退如山移
成語拼音
- tuì rú shān yí
退如山移成語解釋
- 退卻時象一座山在移動。比喻遇到變故,沉着鎮靜。
典故出處
- 《吳子·應變》守以強弩,退如山移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面對強大的壓力時,他的決心和勇氣瞬間消散,行動變得遲疑緩慢,就好像退如山移一般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,有一位將領名叫李猛。他所統領的軍隊曾在多次戰役中取得輝煌的勝利,聲名遠揚。
當時,國家面臨着來自周邊敵國的頻繁侵擾。李猛奉命率領大軍出征,抵禦外敵。
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,李猛的軍隊起初佔據了有利地形,士氣高昂,士兵們個個勇猛無畏,與敵軍展開了激烈的交鋒。然而,隨着戰鬥的持續,敵軍派出了精銳部隊,運用了巧妙的戰術,逐漸扭轉了局勢。
李猛的軍隊開始出現了傷亡,補給也出現了問題。此時,軍中開始出現了一些不安和恐慌的情緒。李猛雖然極力鼓舞士氣,但無奈局勢愈發不利。
關鍵時刻,李猛面臨着一個艱難的抉擇。是繼續堅守,與敵軍拼死一搏,還是選擇撤退,保存實力以待來日再戰。經過深思熟慮,李猛決定下令撤退。
然而,這一撤退卻引發了意想不到的混亂。士兵們在撤退過程中失去了組織和紀律,原本有序的隊伍變得混亂不堪。一些士兵爲了逃命,甚至丟棄了武器和盔甲。整個軍隊的撤退如同山崩地裂一般,無法控制,退如山移。
敵軍見狀,趁機發起了猛烈的追擊。李猛的軍隊損失慘重,士氣更是一落千丈。
事後,李猛深刻反思了這次失敗的教訓。他意識到,在撤退時必須要有周密的計劃和嚴格的紀律,否則就會像這次一樣,一敗塗地。
歷史上,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。比如在三國時期,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而歸,其軍隊在撤退時也出現了類似的混亂局面,導致了慘重的損失。
李猛從此吸取了教訓,加強了對軍隊的訓練和管理,注重培養士兵們的紀律意識和團隊精神。在後來的戰鬥中,他的軍隊再次展現出強大的戰鬥力,爲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。
這個故事警示後人,無論是在戰爭中還是在生活中,面對困境時的決策和行動都需要謹慎和有序,否則一旦出現混亂,後果不堪設想。
退如山移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