屯蹶否塞
成語拼音
- tún juě fǒu sāi
屯蹶否塞成語解釋
- 指顛連困厄。比喻生活非常艱苦。
典故出處
- 宋·曾鞏 《寄歸陽舍人書》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,而先生顯之。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,其誰不願適於閠?”
成語典故
- 就讓我們一步步去感受吧!也許有屯蹶否塞之苦,若能心寬體闊,泰然而充滿智慧地應對進退,何知黍谷不生春意?★《我心目中的美》
成語造句
- 人生之路,難免會遭遇諸多困境,有時甚至覺得前路迷茫,毫無希望,恰似屯蹶否塞。然而,只要堅定信念,便能在困境中尋得轉機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位人物,他的經歷可謂是充滿了曲折與磨難。
他叫李陵,出生於將門世家,自幼習武,胸懷壯志,渴望爲國家建立赫赫功勳。
當時,漢朝與匈奴之間戰事頻繁。李陵主動請纓,率領五千步兵出征匈奴。然而,這一去,便是噩夢的開始。
李陵的軍隊深入敵境,很快便遭遇了匈奴主力。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,李陵和他的士兵們毫無畏懼,奮勇殺敵。但無奈敵衆我寡,且補給匱乏,他們逐漸陷入了絕境。
李陵帶領着士兵們且戰且退,試圖尋找突圍的機會。但匈奴軍隊如潮水般涌來,死死地將他們圍困。在這艱難的時刻,李陵的軍隊傷亡慘重,士氣低落。
儘管李陵竭盡全力指揮作戰,試圖扭轉戰局,但最終還是未能逃脫失敗的命運。五千士兵幾乎全軍覆沒,李陵自己也被迫投降匈奴。
李陵的投降,在漢朝引起了軒然大波。朝堂之上,衆人紛紛指責李陵叛國投敵,將他視爲不忠不義之人。
然而,李陵的內心卻充滿了痛苦和無奈。他並非真心投降,只是在屯蹶否塞的絕境之下,爲了保住性命,以待日後有機會迴歸漢朝。但他的這一選擇,卻讓他背上了千古罵名。
在匈奴,李陵雖然受到了一定的禮遇,但他始終心繫漢朝,內心飽受煎熬。他常常回憶起往昔在漢朝的時光,想起自己曾經的壯志豪情,心中充滿了悔恨和自責。
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李陵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談資。但在這背後,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困境中無奈掙扎的人物,他的遭遇讓人感嘆命運的無常和人生的屯蹶否塞。
時至今日,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,或許應該以更加客觀和寬容的態度去看待李陵的選擇,去體會他在那極端困境中所經歷的痛苦與掙扎。
屯蹶否塞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