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棄我取

成語拼音

rén qì wǒ qǔ

人棄我取成語解釋

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。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,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,後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,仍然有好處。

典故出處

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:“當魏文侯時,李克務盡地力,而白圭樂觀時變,故人棄我取,人取我與。”

成語典故

戰國時期,魏文侯任用李悝爲相國,厲行改革,加強統治。李悝從商人白圭的經商原則“人棄我取,人取我與”中得到啓發,在經濟改革中實行保護農民利益和發展農業生產的“平糴”法,從而使國家干預與調節經濟,使魏國富強。

成語造句

在商業領域中,有時候需要有獨特的眼光和策略,別人都不看好的項目,他卻敢於人棄我取,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以前的戰國時期,有一位名叫白圭的商人,他以其獨特的商業眼光和策略而聞名。 當時,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頻繁,但市場情況複雜多變。很多商人都喜歡跟風,追逐那些熱門的、大家都爭搶的商品。然而,白圭卻有着與衆不同的想法和做法。 有一次,某個地區因爲連續豐收,糧食的價格大幅下跌,很多商人都覺得無利可圖,紛紛放棄收購糧食,轉而去追逐其他更熱門的商品。但白圭卻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的機會。他大量收購這些被其他商人捨棄的低價糧食,將它們儲存起來。 過了一段時間,這個地區遭遇了自然災害,糧食大幅減產,市場上糧食短缺,價格飛漲。此時,白圭將之前儲存的糧食拿出來出售,獲得了鉅額的利潤。 還有一次,某種絲織品因爲流行趨勢的變化,一下子變得無人問津,其他商人都急於脫手,價格一降再降。白圭又一次看到了機會,他果斷出手,低價購入了大量的這種絲織品。當後來流行趨勢再次轉變,這種絲織品又重新受到歡迎時,白圭又賺取了豐厚的差價。 白圭的這種“人棄我取”的商業策略,讓他在商場上屢屢獲得成功。他不隨波逐流,敢於在別人都不看好的時候出手,抓住那些被忽視的機會。 《史記·貨殖列傳》中就曾記載白圭的事蹟:“白圭樂觀時變,故人棄我取,人取我與。”正是憑藉着這種獨特的經營理念和策略,白圭積累了鉅額的財富,成爲了戰國時期著名的富商。他的故事也一直被後世的商人們傳頌和學習,“人棄我取”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,提醒着人們要善於發現別人所忽視的機會,要有自己獨立的判斷和行動,不要盲目跟風,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脫穎而出,取得成功。這種智慧不僅僅適用於商業領域,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啓示意義。我們應當從白圭的故事中汲取經驗,以更加敏銳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動去把握屬於自己的機遇。

人棄我取-成語圖片

人棄我取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