枉尺直尋
成語拼音
- wǎng chǐ zhí xún
枉尺直尋成語解釋
- 枉彎曲;直伸直;尋古量名,八尺。屈折的只有一尺,伸直的卻有一尋。比喻在小處委屈一些,以求得較大的好處。
典故出處
- 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枉尺而直尋,宜若可爲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做人要有原則,不能爲了眼前的利益而放棄道德底線,否則就如同枉尺直尋,最終會得不償失。
成語故事
- 在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動盪不安。有一個小國,其國君一心想要擴張領土,增強國家的實力,使自己的國家在這亂世之中能夠立足並崛起。
這位國君手下有一位名叫李賢的大臣,李賢爲人正直且富有智慧。他深知國君的野心,但更明白國家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武力和擴張。
一天,國君召集大臣們商議攻打鄰國的事宜。大多數大臣都迎合國君的想法,認爲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,可以迅速奪取土地和資源。然而,李賢卻站了出來,他說道:“陛下,臣以爲此舉不妥。如今我國雖然有一定的實力,但貿然發動戰爭,必將勞民傷財,且勝負難料。即便我們能在短期內獲得一些土地,可失去的是百姓的信任和國家的長治久安。”
國君聽後,面露不悅,質問道:“難道我們就只能守着這方寸之地,無所作爲嗎?”李賢不慌不忙地回答:“陛下,臣並非此意。我們應當注重國內的發展,讓百姓安居樂業,增強國力。正所謂‘枉尺直尋’,暫時的委屈退讓,是爲了將來能有更大的發展。如果我們現在爲了幾尺土地而不顧一切地出兵,可能會失去千里的江山。”
國君陷入了沉思,李賢接着說道:“昔日,越王勾踐臥薪嚐膽,忍辱負重,最終成就霸業。他在面對強大的吳國時,沒有盲目地對抗,而是選擇了暫時的屈服,積蓄力量。最終,一舉擊敗吳國,成爲一代霸主。我們如今也應當學習這種智慧,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而要着眼於長遠。”
國君聽後,心中有所觸動,他意識到自己的衝動和短視。於是,他決定放棄攻打鄰國的計劃,轉而致力於國內的改革和發展。
經過多年的努力,這個小國的農業繁榮,商業興旺,百姓生活富足。國家的實力逐漸增強,在各國中的地位也日益提高。周邊的國家看到這個小國的變化,紛紛前來交好。
最終,這個曾經弱小的國家,在李賢的輔佐和國君的明智決策下,成爲了一方強國。而“枉尺直尋”這個道理,也被國君銘記於心,成爲了治理國家的重要原則之一。
枉尺直尋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