枉道事人

成語拼音

wǎng dào shì rén

枉道事人成語解釋

枉違背;道正道;事侍奉。原指不按正道事奉國君◇泛指不擇手段取悅於人。

典故出處

《論語·微子》柳下惠爲士師,三黜。人曰‘子未可以去乎?’曰‘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’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們應該堅守原則,決不能爲了一時的利益而枉道事人,否則最終會迷失自我,追悔莫及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社會動盪不安。有一位名叫子張的年輕人,心懷壯志,渴望在這亂世之中施展自己的才華,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。 子張出生於一個普通的家庭,但他自幼聰慧好學,勤奮刻苦,對禮儀、道德和治國之道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獨特的見解。成年後,他四處遊歷,尋求能夠賞識他、任用他的君主。 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,子張來到了一個小國。這個國家的君主剛剛即位,正急於招攬人才,鞏固自己的統治。子張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,便向君主毛遂自薦。 君主接見了子張,在交談中,子張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學識和才能,君主對他頗爲讚賞,有意讓他在朝中任職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子張發現這位君主並非他所期望的那種有道明君。君主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,常常不擇手段,違背道義。他要求子張爲他出謀劃策,做一些違背原則的事情。 子張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。一方面,他渴望得到權力和地位,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;另一方面,他又深知如果聽從君主的命令,枉道事人,將會違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準則。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,子張最終決定堅守自己的原則和信念。他毅然拒絕了君主的無理要求,並向君主進諫,勸他要以正道治國,以仁義待人。然而,君主卻對他的勸告置若罔聞,反而對他心生不滿,漸漸疏遠了他。 子張無奈之下,離開了這個國家,繼續他的遊歷生涯。在後來的日子裏,他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,他們一起探討治國之道,交流人生理想。 子張始終堅信,只有堅守正道,才能真正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。他的故事也在各國流傳開來,成爲了人們口中的佳話。許多有志之士受到他的啓發,紛紛以他爲榜樣,堅決不做枉道事人的事情。 歷史的長河滾滾向前,子張的故事提醒着後人,在追求夢想和成功的道路上,切不可爲了一時的利益而違背道義,只有秉持正義,走正道,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敬仰,實現自己真正的價值。

枉道事人-成語圖片

枉道事人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