捕風捉影
成語拼音
- bǔ fēng zhuō yǐng
捕風捉影成語解釋
-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着的。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。
典故出處
- 《漢書·郊祀志》:“聽其言,洋洋滿耳,若將可遇;求之,蕩蕩如繫風捕景,終不可得。”《朱子全書》:“若悠悠地似做不做,如捕風捉影,有甚長進?”
成語典故
- 谷永,字子云,長安(在今陝西西安市)人,漢成帝時擔任過光祿大夫、大司農等職。 漢成帝二十歲做皇帝,到四十多歲還沒有孩子。他聽信方士的話,熱衷於祭祀鬼神。許多向漢成帝上書談論祭祀鬼神或談論仙道的人,都輕而易舉地得到高官厚祿。成帝聽信他們的話,在長安郊外的上林苑大搞祭祀,祈求上天賜福,花了很大的費用,但並沒有什麼效驗。 谷永向漢成帝上書說:“我聽說對於明瞭天地本性的人,不可能用神怪去迷惑他;懂得世上萬物之理的人,不可能受行爲不正的人矇蔽。現在有些人大談神仙鬼怪,宣揚祭祀的方法,還說什麼世上有仙人,服不死的藥,壽高得像南山一樣。聽他們的說話,滿耳都是美好的景象,好像馬上就能遇見神仙一樣;可是,你要尋找它,卻虛無縹緲,好像要縛住風、捉住影子一樣不可能得到。所以古代賢明的君王不聽這些話,聖人絕對不說這種話。” 谷永又舉例說:周代史官萇弘想要用祭祀鬼神的辦法幫助周靈王,讓天下諸侯來朝會,可是周王室更加衰敗,諸侯反叛的更多;楚懷王隆重祭祀鬼神,求神靈保佑打退秦國軍隊,結果仗打敗了,土地被秦削割,自己做了俘虜;秦始皇統一天下後,派徐福率童男童女下海求仙採藥,結果一去不回,遭到天下人的怨恨。最後,他又說道:“從古到今,帝王們憑着尊貴的地位、衆多的財物,尋遍天下去求神靈、仙人,經過了多少歲月,卻沒有絲毫應驗。希望您不要再讓那些行爲不正的人干預朝廷的事。” 漢成帝認爲谷水說得很有道理,便聽從了他的意見。
成語造句
- 他總是聽信一些毫無根據的謠言,然後到處傳播,簡直就是在捕風捉影。
成語故事
- 在很久以前,有一個叫王二的人,他生性多疑,總是喜歡對一些事情妄加猜測。
有一次,王二所在的村子裏來了一個陌生人。這個陌生人穿着樸素,行爲舉止也有些奇怪。王二看到他後,心裏就開始犯嘀咕,覺得這個人肯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祕密。於是,他開始暗中觀察這個陌生人。
有一天,王二看到陌生人在和村裏的一位老人交談。他們交談的聲音很低,王二根本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麼。但是,他卻覺得他們一定是在密謀什麼壞事。於是,王二就開始編造各種謠言,說這個陌生人是個盜賊,來村子裏是爲了偷東西。
這些謠言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村子,大家都對這個陌生人產生了懷疑和恐懼。然而,事實上,這個陌生人只是一個路過村子的旅人,他和老人交談只是在詢問去下一個地方的路線。
但是,王二卻不相信這一切。他繼續捕風捉影,看到陌生人的任何一個舉動都覺得有問題。有一天,陌生人在河邊散步,王二看到他在河邊彎腰好像在撿什麼東西,就立刻跑回村子大喊,說陌生人在河邊藏了什麼寶貝。大家紛紛跟着王二跑到河邊,結果發現陌生人只是在撿一塊漂亮的石頭。
這件事情讓大家對王二非常不滿,覺得他總是無端地製造恐慌和混亂。而王二卻依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他還在繼續他的捕風捉影。
在歷史上,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。比如在古代的官場中,一些官員爲了爭奪權力和利益,常常會捕風捉影地編造一些罪名來陷害對手。他們不顧事實真相,僅憑一些無端的猜測和謠言就對他人進行攻擊和污衊。這樣的行爲不僅會給他人帶來傷害,也會破壞社會的和諧與穩定。
我們應該從王二的故事中吸取教訓,不要像他一樣捕風捉影。在面對事情時,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,通過客觀的觀察和分析來了解事情的真相。而不是僅憑一些表面現象或者無端的猜測就妄下結論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避免因爲捕風捉影而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和誤解。
捕風捉影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