拔趙幟立赤幟

成語拼音

bá zhào zhì lì chì zhì

拔趙幟立赤幟成語解釋

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、勝利之典。

典故出處

見“拔趙幟易漢幟”。

成語典故

西漢初年,韓信率漢軍攻打趙軍,即將到達井陘口,先挑選輕騎2000人,人持一紅色旗幟,抄小路埋伏在趙營附近,接着背水列陣引誘趙軍。趙軍傾巢而出,漢軍佯敗而退,先前埋伏的士兵衝進趙軍營中掛上漢軍紅旗,趙軍因此大敗。

成語造句

在這場激烈的商業競爭中,他成功地做到了拔趙幟立赤幟,讓自己的公司迅速崛起,取代了原本行業巨頭的地位。

成語故事

在那風雲變幻的楚漢相爭時期,有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韓信。 當時,韓信奉命攻打趙國。趙軍據守井陘口,憑藉有利地形,嚴陣以待。韓信深知正面強攻難以取勝,於是心生一計。他派遣一支奇兵繞到趙軍後方,埋伏起來。而自己則率領主力部隊假意進攻,然後佯裝敗退。趙軍見韓信敗退,以爲有機可乘,傾巢而出追擊韓信。就在這時,韓信預先埋伏的奇兵迅速出擊,佔領了趙軍的營地,拔掉了趙軍的旗幟,插上了漢軍的紅色旗幟,這便是所謂的“拔趙幟立赤幟”。 趙軍追擊韓信許久,卻發現自己的營地已經易幟,頓時軍心大亂。韓信見時機已到,立刻率領主力部隊回身反擊。趙軍在前後夾擊之下,陣腳大亂,最終潰敗而逃。韓信憑藉着這一奇計,成功地擊敗了趙軍,爲劉邦的大業立下了赫赫戰功。 這一成語故事充分展現了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和過人的智慧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類似的以智謀取勝的戰役屢見不鮮。如《孫子兵法》中所強調的“兵者,詭道也”,強調了在戰爭中運用奇謀妙計的重要性。而韓信的“拔趙幟立赤幟”正是這種軍事智慧的生動體現,它告訴我們,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,不能一味地蠻幹,而要善於思考,靈活運用策略,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。同時,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戰爭中形勢的瞬息萬變,只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,才能在複雜的局勢中把握機遇,贏得主動。這一成語不僅僅是一個軍事策略的象徵,更是一種智慧和勇氣的體現,激勵着後人在面對困境時,要敢於創新,勇於突破。

拔趙幟立赤幟-成語圖片

拔趙幟立赤幟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