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敖之鬼

成語拼音

ruò áo zhī guǐ

若敖之鬼成語解釋

若敖:指春秋時楚國的若敖氏。若敖氏的鬼將因滅宗而無人祭祀。比喻沒有後代,無人祭祀。

典故出處

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:“鬼猶求食,若敖氏之鬼,不其餒爾?”

成語典故

春秋時期,楚國若敖家族子文、子良兄弟均做官。司馬子良生了個很兇猛的兒子鬥越椒,令尹子文不喜歡這孩子,說他有狼子野心會滅了全族。後來鬥越椒做了司馬,他殺死堂兄子揚繼任令尹,暗中擴軍反叛,被楚王打敗,滅了若敖全族。

成語造句

楚國若敖氏的後代們若不懂得自省和進取,恐怕就會成爲若敖之鬼,令家族走向衰落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楚國曾有一個強大的家族——若敖氏。 若敖氏在楚國的歷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他們世代爲楚國效力,立下了不少功勞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若敖氏內部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。 若敖氏的一些子孫開始變得驕橫跋扈,目中無人,他們利用自己的權勢和地位爲所欲爲,不把其他家族和百姓放在眼裏。這種行爲引起了楚國國君和其他大臣的不滿和擔憂。 其中,有一位若敖氏的子弟名叫鬥椒,他更是囂張至極。他不僅不遵守國法和禮儀,還時常與國君作對,妄圖爭奪更大的權力。 楚國國君爲了穩定國家局勢,決定對若敖氏採取行動。他聯合其他大臣,開始逐步削弱若敖氏的勢力。鬥椒察覺到了危險,他不甘心失去自己的地位和權力,於是決定發動叛亂。 叛亂爆發後,楚國陷入了一片混亂。鬥椒帶領着若敖氏的軍隊與國君的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。然而,正義最終還是戰勝了邪惡,鬥椒的叛亂被成功鎮壓。 若敖氏在這場叛亂中遭受了重創,家族幾乎被毀滅殆盡。從此之後,若敖氏的子孫逐漸凋零,他們的輝煌成爲了過去。 人們爲了銘記這段歷史,便有了“若敖之鬼”這個成語,用來形容那些因爲自己的過錯而導致家族衰敗、子孫斷絕的人。這個成語也提醒着後人,要時刻保持謙遜和自律,不要因爲一時的權勢和利益而迷失自我,否則將會給自己和家族帶來災難性的後果。就如同若敖氏一般,曾經的輝煌終究化作了歷史的塵埃,只留下了“若敖之鬼”這個令人嘆息的典故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故事不斷地上演着,警示着人們要以史爲鑑,珍惜當下,避免重蹈覆轍。

若敖之鬼-成語圖片

若敖之鬼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