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敖鬼餒
成語拼音
- ruò áo guǐ něi
若敖鬼餒成語解釋
- 若敖:指春秋時楚國的若敖氏;餒:餓。若敖氏的鬼受餓了。比喻沒有後代,無人祭祀。
典故出處
- 《左傳·宣公四年》:“若敖氏之鬼,不其餒爾?”
成語典故
- 春秋時期,楚國若敖家族子文、子良兄弟均做官。司馬子良生了個很兇猛的兒子鬥越椒,令尹子文不喜歡這孩子,說他有狼子野心會滅了全族。後來鬥越椒做了司馬,他殺死堂兄子揚繼任令尹,暗中擴軍反叛,被楚王打敗,滅了若敖全族。
成語造句
- 他整日不務正業,揮霍無度,如此下去,恐怕將來會落得個若敖鬼餒的結局。
成語故事
- 在春秋時期,有一個強大的楚國。楚國的若敖氏一族曾經權勢滔天,爲楚國的發展立下了赫赫戰功。
若敖氏中有一位名叫鬥椒的人,他野心勃勃,妄圖獨攬大權。隨着時間的推移,鬥椒的行爲越來越跋扈,他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裏,甚至對楚王也漸漸生出了不敬之心。
當時的楚王察覺到了鬥椒的野心和異動,意識到若敖氏的勢力已經對王室構成了嚴重的威脅。於是,楚王決定採取行動來削弱若敖氏的勢力。鬥椒得知楚王的意圖後,竟然公然起兵反叛。
雙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。然而,鬥椒的行爲不得人心,他的反叛最終以失敗告終。若敖氏一族也因此遭受了沉重的打擊,許多族人被殺或被流放,家族的榮耀和權勢瞬間土崩瓦解。
曾經輝煌一時的若敖氏就這樣走向了衰落,就如同《左傳》中所記載的“若敖氏之鬼,不其餒而”。意思是說若敖氏的祖先無人祭祀,連鬼魂都要捱餓了。
這個故事深刻地反映了權力鬥爭的殘酷和無情。若敖氏曾經憑藉着自己的功績和勢力在楚國呼風喚雨,但最終因爲鬥椒的貪婪和狂妄而走向覆滅。這也提醒着人們,無論擁有多麼強大的權力和地位,都不能忘記謙遜和敬畏之心,否則就可能落得個悲慘的下場。同時,也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的車輪無情地滾動,任何勢力如果不能順應時代的發展和民心所向,都將被淘汰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若敖鬼餒成爲了一個警示後人的典故,讓人們明白要以史爲鑑,珍惜當下,不可重蹈覆轍。
若敖鬼餒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