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紙無驢
成語拼音
- sān zhǐ wú lǘ
三紙無驢成語解釋
- 形容寫文章廢話連篇,不得要領。
典故出處
-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:“鄴下諺曰:‘博士買驢,書券三紙,未有驢字。’”
成語典故
- 從前有一個自以爲是的文人被人戲稱爲博士,他上街買了一頭驢子,按當時的習慣,買家要給賣家寫一份合同。博士鋪開白紙,下筆千言,足足寫了三大張跟驢無關的廢話。賣驢人等得不耐煩就催他快點,他忙說不急還沒寫到“驢”字。
成語造句
- 寫文章的時候一定要主題明確,避免像那樣廢話連篇,說了半天卻三紙無驢,讓人不知所云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有一個書生,他一心想着考取功名,於是整日埋頭苦讀。
有一天,他得到了一個機會,可以向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請教問題。他興奮不已,覺得這是一個提升自己的好時機。他準備了許久,還寫了一篇長長的文章,想要詳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疑惑。
當他見到學者後,便迫不及待地開始念自己的文章。他從各種經典著作中引經據典,滔滔不絕地說着,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論述中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學者的臉色越來越難看。
這個書生說了半天,始終沒有切入到關鍵問題,反而是繞來繞去,講了許多無關緊要的話。學者終於忍不住打斷了他,說道:“你說了這麼多,卻始終沒有講到重點,簡直就是像寫了三張紙,卻還沒有提到驢一樣。”
書生這才如夢初醒,意識到自己的問題。他過於注重形式和旁枝末節,卻忘記了最核心的東西。他感到十分羞愧,從此之後,他開始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。
這件事情也被人們傳爲笑談,“三紙無驢”這個成語也就此流傳開來,用來形容一個人寫文章或說話不得要領,廢話連篇,儘管說了一大堆,卻始終沒有觸及關鍵的內容。就如同這個書生一樣,雖然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,卻沒有達到應有的效果。在歷史上,這樣的例子也並不少見。許多人在做事的時候,容易陷入繁瑣的細節中,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目標,最終導致事倍功半。我們應當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吸取教訓,做事要抓住重點,簡潔明瞭,避免出現“三紙無驢”的情況,以更加高效和有針對性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標。
三紙無驢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