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逐客令
成語拼音
- xià zhú kè lìng
下逐客令成語解釋
- 秦始皇曾下過逐客令,要驅逐從各國來的客卿。泛指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。
典故出處
- 無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在聚會中因爲一些小誤會就對朋友下逐客令,這種行爲實在讓人難以接受。
成語故事
- 在戰國末期,秦國逐漸崛起,國力日益強盛。秦孝公用商鞅變法圖強,使得秦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大增。
當時的秦國,吸引了衆多他國的人才前來效力。然而,在這樣的背景下,卻發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。
秦國的宗室大臣們,看到外來的客卿們在秦國日益受到重用,心中充滿了嫉妒和不滿。他們擔心這些外來人才會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和利益,於是紛紛向秦王進言。
有一天,韓國派了一名水利專家名叫鄭國,來幫助秦國修建一條大型的灌溉渠道,本意是想借此消耗秦國的人力和財力,從而削弱秦國的實力。這件事被秦國的宗室大臣們抓住了把柄,他們藉此大做文章,對秦王說:“大王,如今從各諸侯國來秦國效力的客卿,大多是爲了他們本國的利益而來,並非真心爲秦國着想。他們就像隱藏在秦國的奸細,會給秦國帶來巨大的危害。我們應該將這些外來的客卿統統驅逐出去,以免後患無窮。”
秦王聽了這些話,心中也產生了疑慮和擔憂,於是便下令驅逐所有在秦國爲官的客卿。這道命令一下,許多爲秦國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客卿都面臨着被驅逐的命運。
在這些客卿之中,有一位名叫李斯的人。李斯原本是楚國上蔡人,他來到秦國後,憑藉着自己的才華和智慧,得到了秦王的賞識和重用。當他得知秦王下達了逐客令時,心中十分焦急和憂慮。
李斯深知,如果自己就這樣被驅逐出秦國,不僅自己的抱負無法實現,而且秦國也將失去許多優秀的人才,這對於秦國的發展是極爲不利的。於是,他決定冒死向秦王進諫。
李斯給秦王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。他在信中說道:“從前秦穆公求賢若渴,從西戎迎來了由余,從東邊的宛地得到了百里奚,又從宋國迎來了蹇叔,還從晉國招來了丕豹、公孫支。正是因爲有了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賢才,秦穆公才能稱霸西戎。秦孝公任用商鞅實行變法,使秦國富強起來,最終兼併了六國。秦惠王採用張儀的連橫之計,打破了六國的合縱聯盟,使得秦國的勢力不斷擴張。秦昭王得到范雎,廢黜了穰侯,驅逐了華陽君,加強了王室的權力,使秦國的統治更加穩固。由此可見,秦國之所以能夠強大,正是因爲歷代君王善於接納和任用來自各國的人才。如果現在大王因爲一些人的讒言而驅逐客卿,這就像是把無數的珍寶丟棄在外面,而把一些沒用的東西當作寶貝留在國內。這樣做,只會讓其他諸侯國得到更多的人才,而使秦國變得弱小。”
秦王讀完李斯的這封信後,如夢初醒,深深意識到自己下達逐客令是一個極其錯誤的決定。他立刻收回了逐客令,並且對李斯加以重用。
從此,秦國繼續廣納賢才,最終統一了六國,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。而“下逐客令”這個成語,也就流傳了下來,用來形容主人趕走不受歡迎的客人。
下逐客令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