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空咄咄

成語拼音

shū kōng duō duō

書空咄咄成語解釋

爲嘆息、憤慨、驚詫的的典實。

典故出處

語出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、黜免》:“殷中軍被廢,在信安,終日恆書空作字。揚州吏民尋義逐之,竊視,唯作‘咄咄怪事’四字而已。”

成語典故

東晉時期,揚州刺史殷浩與大將桓溫不合,王羲之勸他大敵當前應以國事爲重,殷浩不但不聽,領兵北伐,屢戰屢敗,被廢爲平民,流放到信安,他整天無憂無慮地讀書吟詩,老是在紙上寫“咄咄怪事”四個字來表示心中的不平。

成語造句

他獨自坐在那裏,時而唉聲嘆氣,時而嘴裏唸唸有詞,一副書空咄咄的樣子,不知在爲什麼事情發愁。

成語故事

在東晉時期,有一位名叫殷浩的人。殷浩見識廣博,才華出衆,在當時頗具名氣。 起初,他深得朝廷器重,被委以重任。然而,在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中,殷浩卻遭遇了重大挫折,導致戰局失利,他也因此被貶爲庶人。 這一巨大的變故讓殷浩的內心充滿了失落和憤懣。他隱居起來,每日裏常常對着空中書寫文字。別人看到他奇怪的舉動,十分不解,問他在幹什麼。他回答說:“我不過是在抒發心中的鬱悶和無奈罷了。”原來,他是在用這種方式來排解心中的愁苦和憤懣,彷彿在對着那虛無的空間訴說着自己的不甘和遺憾。 殷浩的這種行爲漸漸被人們所知,後來人們就用“書空咄咄”這個成語來形容人在失意、激憤時的無奈和惆悵。就如同唐代詩人李鹹用在詩中所寫:“牀頭明鏡悲白髮,朝如青絲暮成雪。書空咄咄知誰解,擊缶嗚嗚卻自憐。”這詩句中就生動地體現了那種心中鬱悶無法排解,只能通過書空這種奇特方式來表達的無奈之感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許多人都經歷過類似殷浩這樣的遭遇,他們在面對挫折和困境時,或許也會有書空咄咄般的無奈和悲憤。然而,人生的道路總是充滿起伏,重要的是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堅韌的心態,重新尋找新的機遇和希望。正如古人所說:“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。”即使一時失意,也不代表未來就沒有轉機。殷浩雖然經歷了人生的低谷,但他的故事卻成爲了後人思考人生、面對挫折時的一個借鑑。通過他的經歷,我們更能明白在人生的旅途中,挫折和困境是不可避免的,但我們不能因此而放棄對生活的追求和希望,而要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,努力尋找走出困境的道路。

書空咄咄-成語圖片

書空咄咄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