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持不下
成語拼音
- xiāng chí bù xià
相持不下成語解釋
- 雙方對立,彼此相持,不肯讓步。
典故出處
- 《史記·項羽本紀》楚漢久相持未決,丁壯苦軍旅,老弱罷(疲)轉漕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這場比賽雙方實力相當,比分一直緊咬,戰況十分激烈,呈現出相持不下的局面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一段波瀾壯闊的紛爭歲月,其情節跌宕起伏,令人感慨萬千。
那是在戰國時期,秦趙兩國之間的爭鬥愈發激烈。趙國經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之後,國力大增,軍事實力不容小覷。而秦國自商鞅變法以來,國力蒸蒸日上,對東方各國虎視眈眈。
在一場激烈的戰役中,秦趙雙方的大軍在長平相遇。秦軍由白起率領,趙軍則由廉頗指揮。廉頗深知秦軍銳不可當,採取了以守爲攻的策略,高築壁壘,堅守不出。秦軍多次挑釁,試圖引誘趙軍出戰,但廉頗不爲所動。
日子一天天過去,雙方僵持不下,戰爭進入了膠着狀態。秦軍遠道而來,糧草補給漸漸成爲難題,而趙軍雖然佔據地利,但長期的對峙也讓國內的物資消耗巨大,百姓苦不堪言。
趙國朝堂之上,君臣們心急如焚。有人認爲廉頗太過保守,主張更換將領。此時,趙括進入了衆人的視線。趙括自幼熟讀兵書,談論兵法頭頭是道,在衆人眼中頗有軍事才能。趙王最終決定用趙括換下廉頗。
趙括上任後,一改廉頗的堅守策略,主動出擊。白起抓住趙括急於求勝的心理,佯裝敗退,誘敵深入。趙括不知是計,率領趙軍窮追不捨,最終陷入了秦軍的包圍。
這場戰爭的結局衆所周知,趙軍大敗,四十萬降卒被坑殺,趙國元氣大傷。
秦趙長平之戰,雙方相持不下之時,戰略的抉擇至關重要。廉頗的堅守或許能拖垮秦軍,但趙王的急於求成和趙括的紙上談兵,最終導致了趙國的慘敗。
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這場相持不下的戰役成爲了後世兵家研究和反思的經典案例,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,戰爭中的每一個決策都關乎國家的生死存亡。
相持不下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