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功不如使過

成語拼音

shǐ gōng bù rú shǐ guò

使功不如使過成語解釋

使:用。使用有功績的人,不如使用有過失的人,使其能將功補過。

典故出處

《後漢書·索盧放傳》:“太守受誅,誠不敢言,但恐天下惶懼,各生疑變。夫使功者不如使過,原以身代太守之命。”

成語典故

新朝後期,民衆受不了王莽的壓榨,爆發了全國性的大起義,擁立劉玄爲更始帝。更始帝上臺後想樹立好的形象,並派人去查處東郡太守貪贓枉法的事,屬官索盧放前去向使者求情,認爲國家需要穩定,只有遵照使功不如使過,讓他們戴罪立功。

成語造句

一個明智的領導者應該明白,在某些情況下,使功不如使過,給予曾經犯錯的人一個機會去彌補過失,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結果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朝堂之上,人才的任用常常關乎着國家的興衰。 曾經有一位將領,他在戰場上犯了嚴重的錯誤,導致了一場戰役的失利。他滿心愧疚,覺得自己無顏面對君王和百姓。然而,這位君王卻有着獨特的眼光和智慧。他深知這位將領雖然有過,但也有着非凡的才能和豐富的經驗。 君王決定給這位將領一個機會,讓他戴罪立功。衆人對此十分不解,紛紛進言,認爲不應該重用一個有過錯的人。但君王卻說:“使功不如使過。他雖有過,然其經驗與能力,若能善加引導,必能爲國家立下更大的功勞。” 果然,這位將領感恩君王的信任和寬容,他決心用實際行動來彌補自己的過錯。在接下來的戰鬥中,他身先士卒,發揮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氣和智慧。他憑藉着對地形的熟悉和對敵軍戰術的精準判斷,一次次帶領軍隊取得了勝利。 他所到之處,敵軍聞風喪膽。曾經的過錯成爲了他不斷前進的動力,他比以往更加謹慎和努力。最終,他不僅成功挽回了自己的聲譽,還爲國家立下了赫赫戰功。 歷史上,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。比如秦穆公時期的孟明視,曾多次戰敗,但秦穆公依然信任他,最終孟明視帶領秦軍取得重大勝利。 使功不如使過,並非是對功勞的否定,而是一種對人才的全面認識和合理運用。它體現了一種用人的智慧和胸懷,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有過之人一個機會,讓他們能夠在挫折中成長,在困境中爆發。這種做法既能激勵人才發揮出更大的潛力,也能爲國家和社會帶來更多的價值。 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應該學會這種用人之道。不要因爲一個人的過去而全盤否定他,要善於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和潛力,給予他們機會去證明自己。只有這樣,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,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。

使功不如使過-成語圖片

使功不如使過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