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去難留

成語拼音

xīn qù nán liú

心去難留成語解釋

去離開。心已在別處,難以挽留。

典故出處

南朝梁·王僧孺《爲姬人自傷》詩斷絃猶可續,心去最難留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他決定離開這裏,去追尋自己的夢想,我們深知心去難留,所以不再強留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段令人感慨的故事。 在春秋戰國時期,有一個小國,名叫衛國。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有一位極爲器重的大臣,名叫史魚。史魚爲人正直,敢於直言進諫,一心爲衛國的繁榮昌盛出謀劃策。 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衛國的朝堂之上出現了一些奸臣,他們諂媚逢迎,迷惑衛靈公,使得朝政日益腐敗。史魚多次向衛靈公進諫,指出這些奸臣的惡行,希望衛靈公能夠遠離他們,重振朝綱。但衛靈公卻被奸臣的花言巧語所矇蔽,對史魚的忠言置若罔聞。 史魚憂心如焚,他深知衛國的前途堪憂,但又無法改變衛靈公的心意。在他病重之時,他把兒子叫到牀前,囑咐道:“我身爲臣子,未能讓國君遠離奸臣,這是我的失職。我死後,不要在正堂治喪,把我的靈柩停放在偏房即可。”兒子雖然悲痛,但還是按照父親的遺願做了。 衛靈公前來弔唁,看到史魚的靈柩不在正堂,心中十分疑惑。史魚的兒子便將父親的遺言告知了衛靈公,並說:“父親一生忠心耿耿,卻無法讓國君醒悟,他以此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愧疚。”衛靈公聽後,深受觸動,終於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。 可惜,此時衛國的局勢已經十分嚴峻,那些奸臣的勢力根深蒂固,難以輕易剷除。儘管衛靈公有心悔改,但已經爲時已晚。一些正直的大臣看到衛國的衰敗之勢難以挽回,紛紛心灰意冷,想要離開衛國另尋明主。 其中有一位名叫子良的大臣,他才華出衆,對衛國也曾滿懷熱忱。但如今看到衛國的混亂局面,他深知自己再留在此地也無法施展抱負,於是決定離開。衛靈公得知子良要走,親自前來挽留,說道:“如今我已決心整頓朝綱,希望你能留下,與我一同重振衛國。”子良卻長嘆一聲,說道:“國君啊,臣之心已去,難以再留。如今衛國積重難返,非一時之功能夠改變。臣不願在此虛耗光陰,還望國君諒解。”說罷,子良毅然決然地離開了衛國。 這便是“心去難留”的故事。正如子良一般,當一個人的內心已經決定離開,再多的挽留也是徒勞。這也警示後人,要珍惜人心,莫要等到失去才追悔莫及。

心去難留-成語圖片

心去難留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