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邦立國
成語拼音
- xīng bāng lì guó
興邦立國成語解釋
- 邦國家。建立並振興國家。
典故出處
- 元·無名氏《黃鶴樓》第三折安排打鳳牢龍計,準備興邦立國機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無數仁人志士爲了國家的繁榮富強不懈努力,他們的智慧和勇氣是興邦立國的關鍵所在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無數的英雄豪傑爲了興邦立國而奮鬥不息。
讓我們把時光回溯到春秋戰國時期,那時諸侯紛爭,天下大亂。在衆多諸侯國中,有一個名爲秦國的國家,起初它並非最爲強大,但在秦孝公的領導下,一場變革悄然興起。
秦孝公深知國家的貧弱,渴望尋求富強之道。於是,他廣納賢才,商鞅應運而生。商鞅提出了一系列的變法主張,旨在破除舊制,推動秦國的發展。然而,這一變革並非一帆風順,遭遇了諸多守舊勢力的強烈反對。但秦孝公力排衆議,堅定地支持商鞅變法。
商鞅變法的核心在於廢除世卿世祿制,獎勵耕織和軍功。這使得秦國的農業生產迅速發展,百姓安居樂業,糧倉充實。而軍功爵制的推行,激發了民衆參軍報國的熱情,秦軍的戰鬥力日益強大。
經過多年的變法圖強,秦國的國力蒸蒸日上,逐漸在諸侯國中嶄露頭角。在對外戰爭中,秦軍屢戰屢勝,不斷擴張領土。
然而,興邦立國之路並非一蹴而就。在這過程中,秦國也遭遇了無數的困難和挑戰。比如,在與魏國的長期戰爭中,秦國曾一度失利,但秦國君臣並未氣餒,而是總結經驗教訓,重新整頓軍備,再次出征。
正是憑藉着堅定不移的決心、勇於變革的精神以及全體臣民的共同努力,秦國最終從一個弱小的諸侯國崛起成爲戰國七雄之首,並最終由秦始皇嬴政完成了統一六國的大業,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——秦朝。
秦國的興邦立國曆程,充分證明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、正確的策略和不懈的努力,即使面對重重困難,也能夠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,開創偉大的事業。
興邦立國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