興亡禍福

成語拼音

xīng wáng huò fú

興亡禍福成語解釋

興盛和滅亡,災禍和幸福。泛指一切遭遇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人生在世,充滿了未知,你永遠無法預料明天會遭遇什麼,正所謂興亡禍福皆難測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無數王朝興起與衰落,無數人物命運起伏,其中所蘊含的興亡禍福,令人深思。 且說在春秋戰國時期,有一個小國名爲衛國。衛國起初國勢平穩,百姓安居樂業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衛國的君主漸漸變得驕奢淫逸,不理朝政。 衛國的一位大臣名叫公孫鞅,他屢次進諫,希望君主能夠勵精圖治,改革弊政,以避免國家走向衰敗。但君主卻對他的忠言置若罔聞,反而認爲公孫鞅是在危言聳聽。 與此同時,鄰國的趙國卻在君主的英明領導下,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國力日益強盛。趙國開始覬覦衛國的土地和資源,頻頻發動小規模的侵襲。 衛國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訓練,裝備陳舊,在與趙國的交鋒中屢屢失利。國內的百姓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,怨聲載道。 終於,在一次決定性的戰役中,衛國的軍隊潰敗,都城被趙國攻破。衛國的君主這才如夢初醒,懊悔不已,但此時已經爲時已晚,他只能成爲亡國之君,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。 而公孫鞅,這位一心爲國的忠臣,在戰亂中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命。他的命運令人唏噓,他本有着一腔報國之志,卻因君主的昏庸而無法施展。 反觀趙國,因其君主的明智決策和全國上下的齊心協力,國家日益繁榮昌盛。但在趙國強大之後,君主也逐漸變得驕傲自滿,開始好大喜功,不斷髮動對外戰爭,導致國內民力疲憊,怨聲四起。 正所謂“福兮禍之所伏,禍兮福之所倚”,趙國在經歷了短暫的輝煌之後,由於內部的矛盾和外部的壓力,也逐漸走向了衰落。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,興亡禍福不斷交替。衛國因君主的昏庸而亡,趙國因君主的驕縱而衰。這告訴我們,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個人,在面對順境時不能驕傲自滿,在面對逆境時不能氣餒放棄。只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,居安思危,不斷進取,才能在這充滿變化的世界中,掌握自己的命運,避免興亡禍福的無常變幻。

興亡禍福-成語圖片

興亡禍福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