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百里者半九十

成語拼音

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

行百里者半九十成語解釋

走一百里路,走了九十里纔算是一半。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認真對待。

典故出處

《戰國策·秦策五》詩云‘行百里者半九十。’此言末路之難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,充滿了艱辛與挑戰,往往越接近成功越困難,此時切不可鬆懈,要知道行百里者半九十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事例都深刻地詮釋了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這一至理名言。 讓我們將目光投向戰國時期的秦國。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,國力日益強盛,軍隊戰鬥力大幅提升。秦孝公、秦惠文王等幾代君主勵精圖治,爲秦國的統一大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 到了秦昭襄王時期,秦國在軍事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勝利,對東方六國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。然而,此時的秦國距離統一天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東方六國雖然實力有所削弱,但仍有一定的抵抗能力。 在長平之戰中,秦國大將白起大破趙軍,坑殺降卒四十萬。這一戰役使得趙國元氣大傷,秦國統一天下的步伐似乎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。但就在此時,秦國卻因爲國內政治鬥爭和後勤補給等問題,未能一鼓作氣滅掉趙國。 范雎擔心白起功高震主,勸說秦昭襄王同意趙國割地求和。結果趙國在得到喘息之機後,拒絕割地,並聯合其他諸侯國對抗秦國。秦國再次出兵攻打趙國時,卻遭遇了頑強的抵抗,損失慘重。 在這個關鍵時刻,秦國統治者如果能夠認識到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的道理,不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,繼續堅定地推進統一大業,或許能夠提前實現天下一統的目標。但正是因爲他們在關鍵時刻放鬆了警惕,錯失了良機,使得統一的進程又拖延了數十年。 直到秦始皇嬴政即位後,他繼承了先王的遺志,廣納賢才,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方針。他深知統一天下的艱難,不敢有絲毫懈怠。在李斯、王翦等能臣良將的輔佐下,秦始皇先後滅掉韓、趙、魏、楚、燕、齊六國,終於完成了統一大業。 回顧秦國統一天下的歷程,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,在接近成功的關鍵時刻,往往是最艱難、最容易出現問題的時候。如果不能保持清醒的頭腦,堅持不懈地努力,就很可能功虧一簣。“行百里者半九十”,無論做任何事情,越是接近成功,就越要保持謹慎和努力,否則之前的所有付出都可能付諸東流。只有像秦始皇那樣,始終懷着堅定的信念,勇往直前,才能最終實現目標,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。

行百里者半九十-成語圖片

行百里者半九十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