步履蹣跚

成語拼音

bù lǚ pán shān

步履蹣跚成語解釋

蹣跚: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。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,歪歪倒倒的樣了。

典故出處

唐·皮日休《上真觀》:“天祿行蹣跚。”

成語典故

平原君家臨街的樓房很高,在樓上可以俯瞰附近居民的房屋,平原君的美人--待妾,就住在樓上。有一天,衆美人在樓上閒望,看到一個瘸腿的人到井臺打水。美人們見到他行路緩慢,東搖西晃的樣子,忍不住鬨笑起來,有的還學仿他走路的姿態來取樂。這個瘸腿的人,受到這番侮弄很是惱怒。第二天清早,這個人就來登門拜訪平原君,要求說:“我聽說你喜歡接納賢士,而賢士所以會不遠千里來投奔你,是因爲你能看重賢士,輕賤美女的緣故。我不幸有了腰彎曲,背隆高的病,你的房裏人在高處看到了,肆意笑弄我,這是不合禮的。我要得到笑我的人的頭!”平原君假笑着答應說:“好啦。”等那個人走了後,平原君冷笑了一聲,對左右的人說:“瞧那個小子,倒想以一笑的原故讓我殺美人,不也太過份了嗎!”到底沒有殺。過了一年多,往在平原君家裏的賓客,一個接着一個的走了有一多半。平原君很奇怪,對留下未走的門客說:“我對待各位,可以說是誠心誠意的,沒有敢失過禮,爲什麼走了那麼多的人呢?”有一個門客上前直率地說:“就因爲你不殺那笑瘸腿的人,這說明你喜歡女色而看不起士人,所以賓客就走了”。平原羣聽了大爲後悔,立刻叫人殺了那些嘲笑過瘸腿士人的美人,拿着頭親自到瘸腿人的家去謝罪。不久,離開平原君家的賓客,才又一個接着一個的回來了。  宋代無名氏在《釋常談》一書中,轉述這個故事時,把《史記》原文“磐散行汲”說成是“步履蹣跚”。據近人楊天戈在《漢語成語溯源》中解釋:磐散即蹣跚,行汲是步行提水。可見“步履蹣跚”一語,是“磐散行汲”一語的衍化,它的源頭遠在兩千多年前呢。

成語造句

一位老人在街道上緩慢行走,步履蹣跚,讓人忍不住想要去攙扶他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小村落,村子裏有一位名叫老李的老人。 老李年輕時也是個身強力壯的人,爲村子做了不少貢獻。然而,隨着歲月的流逝,他漸漸老去,身體也大不如前。 有一年,村子遭遇了一場嚴重的旱災,莊稼顆粒無收,村民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。老李看着大家受苦,心裏十分焦急。他想要爲大家做點什麼,可是他那已經不再靈活的身體,每走一步都顯得那麼喫力,步履蹣跚。 儘管如此,老李還是堅持着每天去尋找水源。他艱難地邁着步子,走過崎嶇的山路,翻過陡峭的山坡。一路上,他累得氣喘吁吁,好幾次都差點摔倒,但他始終沒有放棄。 有一天,老李在山中偶然發現了一處隱藏的泉眼,他欣喜若狂。他知道,這處泉眼也許能拯救整個村子。於是,他用盡全身力氣,步履蹣跚地趕回村子,將這個好消息告訴了大家。 村民們在老李的帶領下,開始修建渠道,將泉水引到村子裏。在這個過程中,老李一直堅守在現場,儘管他行動不便,但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指導着大家。 經過大家的努力,終於成功地引來了泉水,解決了村子的用水問題。而老李,也因爲他的堅持和付出,成爲了村民們心中尊敬的英雄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像老李這樣雖然步履蹣跚卻依然堅守信念、爲了大家而努力奮鬥的人還有很多。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但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堅韌不拔,什麼是無私奉獻。就如同那些在艱難歲月中,爲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,步履蹣跚卻堅定前行的先輩們。他們的故事,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敬仰。 歲月流轉,老李的故事在村子裏一代代地流傳下去,成爲了激勵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。而“步履蹣跚”這個成語,也讓我們時刻想起那些在困境中依然努力前行的人們,提醒我們珍惜當下,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。

步履蹣跚-成語圖片

步履蹣跚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