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而有信
成語拼音
- yán ér yǒu xìn
言而有信成語解釋
- 說話靠得住,有信用。
典故出處
- 《論語·學而》與朋友交,言而有信。”
成語典故
- 則要你言而有信,休擔閣了少年人。★元·戴善夫《風光好》第三折
成語造句
- 他在生意場上一直秉持着公正公平的原則,對待合作伙伴從來都是言而有信,因此贏得了極好的口碑。
成語故事
- 在戰國時期,有一個名叫商鞅的政治家。商鞅應秦孝公求賢令入秦,說服秦孝公變法圖強。
商鞅想要實施變法革新,但他深知,要想讓變法取得成功,首先必須取得百姓的信任和支持。於是,他苦思冥想,終於想出了一個樹立威信的好辦法。
商鞅在都城南門豎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,並張貼告示:“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,就賞給他十兩黃金。”這消息一下子傳開了,人們紛紛圍攏過來,議論紛紛。大家都覺得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,可是又都心存疑慮,害怕其中有詐。畢竟,扛一根木頭就給這麼多賞金,實在太不可思議了。
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,始終沒有人站出來扛木頭。商鞅知道,百姓們還不相信他的話。於是,他把賞金提高到了五十兩黃金。
終於,人羣中走出了一個年輕人。他心想:“就算沒有賞金,扛這根木頭也不是什麼難事,萬一真給了賞金,那可就賺大了。”於是,他鼓起勇氣,扛起木頭就朝北門走去。一路上,人們跟在他身後,指指點點,議論紛紛。
年輕人順利地把木頭扛到了北門。商鞅立刻兌現了承諾,賞給了他五十兩黃金。
這件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秦國。百姓們紛紛稱讚商鞅言而有信。商鞅也趁熱打鐵,開始推行他的變法措施。由於百姓們相信商鞅言出必行,所以對他的變法也充滿了信心,積極配合。
正是因爲商鞅言而有信,秦國的變法得以順利實施,秦國逐漸變得強大起來,爲日後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言而有信一直被視爲一種寶貴的品質。曾子殺豬教子的故事也廣爲流傳。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,孩子哭鬧着要跟着去。妻子哄孩子說:“你在家等着,我回來殺豬給你喫。”妻子從集市回來,曾子就準備殺豬。妻子阻止說:“我只是哄孩子的。”曾子卻說:“對孩子不能言而無信。”於是,曾子真的殺了豬。
言而有信,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基石。只有做到言而有信,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,才能在社會上立足。反之,如果言而無信,就會失去他人的信任,甚至會受到懲罰。
在當今社會,言而有信依然是我們應該堅守的道德準則。無論是在商業活動中,還是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都應該做到言必信,行必果,以真誠和守信贏得他人的認可和支持。
言而有信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