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聽計行
成語拼音
- yán tīng jì xíng
言聽計行成語解釋
- 形容對某人十分信任。同言聽計從”。
典故出處
- 《新唐書·魏知古盧懷慎傳贊》觀玄宗開元時,厲精求治,元老魁舊,動所尊憚,故姚元崇、宋瓃言聽計行,力不難而功已成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對待自己的導師十分尊重,凡是導師給出的建議,他幾乎都會照做,可謂言聽計行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變幻莫測。
有一個小國,名叫衛國。衛國的國君是衛侯,他手下有一位足智多謀的大臣叫公孫鞅。公孫鞅常常能爲衛侯出謀劃策,解決許多國家面臨的難題。
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衛國的國力逐漸衰弱,周圍的強國對其虎視眈眈。衛侯心急如焚,卻又不知如何是好。公孫鞅便向衛侯進言道:“主公,如今我們衛國弱小,若想在這亂世中生存,必須改革內政,加強軍事,廣納賢才。”衛侯聽了,覺得公孫鞅所言有理,便決定按照他的建議行事。
公孫鞅開始着手製定一系列的改革措施,包括減輕百姓的賦稅、整頓軍隊、鼓勵農業生產等。在實施這些措施的過程中,遇到了不少的阻力和困難。一些貴族和大臣因爲自身利益受損,紛紛向衛侯進讒言,試圖阻止改革。
但是衛侯堅信公孫鞅的策略是正確的,對這些讒言一概不聽,始終對公孫鞅言聽計行。在衛侯的堅定支持下,改革得以順利進行,衛國的國力逐漸增強,百姓安居樂業,軍隊也變得強大起來。
可是,好景不長。鄰國的一位君主聽聞衛國在進行改革,國力日益強盛,心中十分嫉妒和擔憂。於是,他派出使者,帶着豐厚的禮物來到衛國,試圖離間衛侯和公孫鞅的關係。使者在衛侯面前大肆詆譭公孫鞅,說他心懷叵測,改革只是爲了謀取個人的權力和財富。
一開始,衛侯不爲所動。但使者巧舌如簧,說得天花亂墜,漸漸地,衛侯開始心生疑慮。就在這時,公孫鞅又提出了一項新的改革方案,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物力。衛侯猶豫了,他開始懷疑公孫鞅的動機,不再像以前那樣言聽計行。
最終,衛侯放棄了公孫鞅的改革方案,那些反對改革的貴族和大臣趁機落井下石,將公孫鞅排擠出去。失去了公孫鞅的衛國,改革停滯不前,國力又逐漸衰落下去。不久之後,衛國被強國所吞併,成爲了歷史的塵埃。
從衛國的興衰中我們可以看出,當領導者能夠言聽計行,堅定不移地支持正確的策略和人才時,國家就有可能走向繁榮昌盛;反之,如果領導者猶豫不決,聽信讒言,不能言聽計行,那麼國家就會陷入困境,甚至走向滅亡。
言聽計行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