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行相诡

成语拼音

yán xíng xiāng guǐ

言行相诡成语解释

诡违反,违背。说的和做的相违背。指言行不一。

典故出处

《吕氏春秋·淫辞》言行相诡,不祥莫大焉。”

成语典故

成语造句

他表面上答应帮忙,实际行动却完全相反,这种言行相诡的做法实在令人失望。

成语故事

在战国时期,各国纷争不断,局势变幻莫测。有一个名叫张仪的人,他凭借着自己的巧舌如簧和谋略,在各国之间游走。 张仪出生于魏国,早年曾师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。学成之后,他开始踏上了谋求功名的道路。 当时,秦国逐渐崛起,对东方各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。张仪看准了这个时机,来到了秦国,得到了秦惠王的赏识和重用。 秦惠王一心想要扩张领土,称霸诸侯。张仪便向他献计,主张通过外交手段和权谋之术来削弱其他国家的实力。 有一次,张仪奉命出使魏国。他在魏王面前,信誓旦旦地表示秦国对魏国绝无侵犯之心,并且愿意与魏国结为友好邻邦,共同抵御其他强国的侵略。魏王听信了张仪的言辞,对秦国放松了警惕。 然而,不久之后,秦国却突然出兵攻打魏国,夺取了魏国的大片土地。魏王这才恍然大悟,意识到自己被张仪所欺骗,他愤怒地指责张仪言行相诡,背信弃义。 张仪却不以为意,他认为在这乱世之中,为了国家的利益,使用一些谋略和手段是无可厚非的。 但这种言行相诡的做法,终究让张仪在各国之间声名狼藉。其他国家的君主和大臣们对他充满了警惕和厌恶,不再轻易相信他的言辞。 尽管张仪在秦国一时得势,为秦国谋取了不少利益,但他的行为也引起了秦国国内一些正直之士的不满。最终,在秦惠王去世后,张仪失去了依靠,被迫离开了秦国。 张仪的故事成为了后世的一个教训,让人们明白了言行一致的重要性。那些言行相诡、出尔反尔之人,或许能够一时得逞,但终究难以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,也难以成就真正的大业。

言行相诡-成语图片

言行相诡成语图片

其他成语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