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癰遺患

成語拼音

yǎng yōng yí huàn

養癰遺患成語解釋

留着毒瘡不去醫治,就會成爲後患。比喻縱容包庇壞人壞事,結果會遭受禍害。

典故出處

《後漢書·馮衍傳》李賢注引馮衍《與婦弟任武達書》養癰長疽,自生禍殃。”

成語典故

博善化之虛名,潰敗決裂乃至此,養癰遺患,我之謂也夫。★清·紀昀《閱微草堂筆記·槐西雜誌一》

成語造句

在處理這件事時,他的猶豫不決導致了嚴重的後果,簡直就是養癰遺患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某個朝代,有一位名叫趙括的將領。趙括出身名門,自幼熟讀兵書,談論起兵法來頭頭是道,衆人皆對他的軍事理論稱讚有加。 當時,邊疆地區常常受到外敵侵擾,朝廷決定派遣大軍出征抵禦。由於趙括名聲在外,衆人紛紛舉薦他爲統帥。然而,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將卻對此表示擔憂,他們深知戰爭並非僅僅依靠紙上談兵,實際的作戰經驗和對局勢的準確判斷至關重要。 但朝廷沒有聽從這些老將的諫言,執意任命趙括爲統帥。趙括率領大軍奔赴前線,他按照自己從兵書中所學的理論排兵佈陣,完全不顧及實際的地形和敵軍的情況。 起初,敵軍見趙括的戰術看似巧妙,心中也有幾分忌憚。然而,經過幾次交鋒,敵軍很快就發現了趙括的弱點,他們利用地形優勢和靈活的戰術,逐漸將趙括的軍隊包圍。 趙括此時仍固執己見,不肯改變策略,導致軍隊損失慘重。最終,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,國家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和資源,邊疆的局勢變得更加危急。 這就如同一個人生了癰疽,如果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及時治療,而是任由其發展,最終就會釀成大禍。朝廷當初沒有重視老將們的意見,任用了沒有實際作戰經驗的趙括,這便是養癰遺患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。比如東漢末年,董卓專權,各方勢力起初對他的惡行有所容忍,沒有及時採取強硬的手段予以制止,最終導致董卓勢力坐大,禍亂朝綱,給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。 又如唐朝後期,藩鎮割據的局面逐漸形成,朝廷未能果斷採取措施削弱藩鎮勢力,反而對一些藩鎮的違規行爲採取姑息縱容的態度,使得藩鎮勢力愈發強大,最終威脅到了中央政權的穩定。 這些歷史教訓都告訴我們,對於潛在的危險和問題,必須要及時察覺、果斷處理,切不可養癰遺患,否則必將帶來嚴重的後果。

養癰遺患-成語圖片

養癰遺患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