遺風餘採
成語拼音
- yí fēng yú cǎi
遺風餘採成語解釋
-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度文采。
典故出處
-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時序》應對固無方,篇章亦不匱,遺風餘採,莫與比盛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這座古老的小鎮裏,依然能從那些斑駁的建築和傳統的習俗中,感受到先人的遺風餘採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人物和事蹟如璀璨星辰,閃耀着獨特的光芒,其中便有一段與“遺風餘採”相關的故事。
話說在戰國時期,有一個名爲衛國的小國。衛國雖然地狹人稀,國力不強,但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風尚。
當時,衛國的一位大臣名叫史魚。他爲人正直,爲官清廉,一心爲國家和百姓謀福祉。史魚深知衛國君主並非賢明之主,多次進諫,希望君主能夠勵精圖治,改革弊政,然而君主卻對他的忠言置若罔聞。
儘管史魚的努力未能改變衛國的政治局面,但他的正直和忠誠卻在衛國臣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史魚臨終之時,仍牽掛着衛國的未來。他深知自己無法在生前實現政治清明的理想,便想出了一個獨特的辦法來表達自己的遺願。
史魚吩咐家人,在他死後,不要按照常規將他的屍體停放在正堂,而是放在側室。家人對他的這一吩咐感到十分不解,但史魚堅定地表示,只有這樣,才能引起君主的注意和反思。
果然,衛國君主前來弔唁時,看到史魚的屍體停放在側室,大爲驚訝。君主詢問其緣由,家人便如實相告,史魚是希望以這種方式來警醒君主,要重視賢臣,遠離奸佞,推行善政。
衛國君主深受觸動,從此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,努力改正過錯。雖然衛國最終未能成爲強國,但史魚的這種忠誠和正直的精神,卻在衛國流傳了下來,成爲了衛國的“遺風餘採”。
後來,衛國的臣民們在遇到困難和抉擇時,常常會想起史魚的事蹟,以他爲榜樣,堅守正道,秉持正義。這種精神也影響着衛國的後世子孫,激勵着他們在困境中不屈不撓,爲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努力奮鬥。
史魚的故事告訴我們,一個人的品德和精神力量是無窮的。即使在生命的盡頭,他所留下的“遺風餘採”也能夠成爲後人前進的動力和指引,照亮着後人前行的道路。
時至今日,“遺風餘採”的力量依然不可小覷。它讓我們銘記那些偉大的人物和他們的崇高精神,激勵着我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追求真、善、美,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遺風餘採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