遺簪墮履
成語拼音
- yí zān duò lǚ
遺簪墮履成語解釋
- 比喻舊物或故情。同遺簪墜屨”。
典故出處
- 唐·張說《讓右丞相第二表》臣幸沐遺簪墮履之恩,好生養志之德。”唐·羅隱《得宣州竇尚書書因投寄》詩之二遺簪墮履應留念,門客如今只下僚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那兵荒馬亂的歲月,街頭常常可見遺簪墮履,一片狼藉,讓人深感世態的無常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某個朝代,有一位權傾朝野的大臣名叫趙雍。他位高權重,卻逐漸迷失在權力與慾望之中。
趙雍的生活極盡奢華,每次出行都前呼後擁,排場極大。然而,在一次外出巡遊的途中,卻發生了一件令衆人意想不到的事情。
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,趙雍所乘的馬車在寬闊的道路上疾馳。道路兩旁的百姓們紛紛避讓,眼中充滿了敬畏與恐懼。就在這時,馬車突然一個顛簸,趙雍在車內一個踉蹌,頭上的簪子和腳上的鞋子竟然掉落了下來。
侍從們急忙停下馬車,想要爲趙雍撿起遺落的簪子和鞋子。然而,趙雍卻毫不在意,繼續催促馬車前行。他覺得這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根本不值得停下他的行程。
可是,這件事情卻在民間引起了軒然大波。百姓們紛紛議論,認爲趙雍的這種行爲是對禮法和自身形象的極大漠視。他們想起了古代的明君賢臣,那些人時刻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,以表率天下。
有一位智者聽聞此事後,長嘆一聲說道:“趙雍此舉,實乃不祥之兆。昔日周公吐哺,天下歸心,只因周公尊重賢才,注重細節。而趙雍遺簪墮履而不顧,足見其狂妄自大,目中無人,如此下去,必生禍端。”
果不其然,趙雍的行爲引起了朝中其他大臣的不滿和皇帝的猜忌。漸漸地,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,被剝奪了權力,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一個人的行爲細節往往能夠反映出他的品德和修養。即使身處高位,也不應忽視小節,否則可能會因小失大,給自己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。正如古人云:“不矜細行,終累大德。”我們應當以趙雍爲戒,時刻保持謙遜和謹慎,注重自身的言行舉止,方能行穩致遠。
遺簪墮履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