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詞害意
成語拼音
- yǐ cí hài yì
以詞害意成語解釋
- 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。
典故出處
- 清·袁枚《隨園詩話》卷七太白‘斗酒詩百篇’,‘東坡嬉笑怒罵,皆成文章’,不過一時興到語,不可以詞害意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寫作時我們應注重表達的自然流暢,不能過度雕琢,否則很容易以詞害意,讓讀者難以理解文章的主旨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文學世界中,有一位名叫李逸的書生。李逸出生於一個書香門第,自幼飽讀詩書,對詩詞文章有着極高的天賦和熱愛。
李逸成年後,爲了能夠在文壇嶄露頭角,他開始頻繁地參加各種詩會和文友聚會。在這些場合中,他總是竭盡全力地展現自己的才華,力求用最華麗、最精妙的詞句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。
一次,當地的一位權貴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詩會,邀請了衆多文人雅士前來參加。李逸自然不會錯過這個機會,他精心準備了一首詩作,期望能夠一鳴驚人。
詩會上,衆人紛紛展示自己的作品,李逸在輪到自己時,自信滿滿地吟誦出了自己的詩作。他的詞句確實華麗無比,用了許多生僻而優美的詞彙,在場的人初聽都爲之一震,紛紛讚歎他的文采斐然。
然而,當大家仔細品味這首詩時,卻發現雖然詞句優美,但整首詩的意思卻顯得模糊不清,讓人難以捉摸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情感和主題。
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學者站了出來,他捋着鬍鬚說道:“李逸賢侄,你的詞句固然精妙,然卻有以詞害意之嫌。作詩作文,重在表達真情實感,傳遞清晰的思想,而非僅僅追求辭藻的華麗。若因過於注重詞彙的雕琢而損害了詩意的表達,便得不償失了。”
李逸聽後,起初心中頗不服氣,認爲是老學者嫉妒他的才華。但隨着時間的推移,他在不斷地創作和學習中漸漸領悟到了老學者的深意。
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作品,發現確實存在爲了追求詞句的新奇而忽略了詩歌本意的問題。於是,他決定改變自己的創作風格,不再一味地堆砌華麗的詞彙,而是更加註重用簡潔明瞭的語言表達內心的真實感受。
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磨練,李逸終於成爲了一位備受推崇的文學家。他的作品既有着深刻的內涵,又能讓讀者輕易地理解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,再也沒有了以詞害意的弊病。
李逸的經歷也讓後來的文人們引以爲戒,明白了在文學創作中,不能爲了追求表面的華麗而犧牲了作品的內涵和主旨,否則就會因小失大,以詞害意。
以詞害意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