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辭害意

成語拼音

yǐ cí hài yì

以辭害意成語解釋

因拘泥於辭義而誤會或曲解作者的原意。

典故出處

《孟子·萬章上》說《詩》者不以文害辭,不以辭害志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文學創作中,有時過於追求華麗的辭藻,反而容易以辭害意,使讀者難以理解作品真正想要表達的內涵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個故事。 戰國時期,諸子百家爭鳴,思想的火花四濺。有一位名叫莊周的學者,他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獨特的見解,在當時引起了廣泛的關注。 莊周的學說主張順應自然,追求內心的自由與寧靜。然而,他的言論常常被一些人誤解和曲解。 有一次,莊周與一位名叫惠施的學者進行了一場激烈的辯論。惠施是一位注重邏輯和言辭精確的人,他善於運用嚴謹的論證來闡述自己的觀點。 在辯論中,莊周以其天馬行空的思維和富有詩意的表達,試圖傳達他對於世界和人生的理解。然而,惠施卻緊緊抓住莊周言辭中的一些細節,加以批判和反駁。 莊周感慨地說:“夫言者,所以在意,得意而忘言。今惠施以辭害意,拘泥於言辭的表面,而未能領悟我所表達的真正內涵。” 在當時的學術氛圍中,很多學者都過於注重言辭的華麗和邏輯的嚴密,卻忽略了言辭背後所蘊含的真正意義。他們在辯論中,爲了爭一時之勝負,常常抓住對方言辭的漏洞,而不是去探尋對方思想的核心。 就如同古代的一些史官,他們在記錄歷史時,有時也會因爲過於注重文字的表述,而忽略了事件的本質和背後的深意。又比如一些文人墨客,在創作詩詞歌賦時,過於追求辭藻的堆砌,反而讓作品失去了真情實感和深刻的內涵。 “以辭害意”這個成語,正是提醒我們,在交流和思考中,不要被華麗的言辭所迷惑,而要透過表象去領悟其中的真意。要避免因爲過分糾結於言辭的形式和細節,而損害了所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。 我們應當學習莊周的智慧,不拘泥於表面的言辭,用心去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意圖,這樣才能在思想的交流中不斷進步,避免陷入“以辭害意”的誤區。

以辭害意-成語圖片

以辭害意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