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鶴失衆

成語拼音

ài hè shī zhòng

愛鶴失衆成語解釋

比喻因小失大。

典故出處

《左傳·閔公二年》:“狄人伐魏,衛懿公好鶴,鶴有乘軒者。將戰,國人受甲者皆曰:‘使鶴,鶴有祿位,餘焉能戰?’”

成語典故

公元前668年,衛惠公的兒子姬赤成爲衛懿公後,不思富國強兵之道,整天喜歡養鶴,甚至荒唐到給鶴封官位,享官祿,百姓怨聲載道。北方狄國藉機出兵攻打衛國,衛國士兵根本不抵抗就逃散,衛懿公被狄兵所殺。

成語造句

因爲他過度偏愛那隻鶴,而忽略了其他人的感受,結果導致愛鶴失衆,失去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。

成語故事

在春秋時期,衛國的衛懿公特別喜愛仙鶴。他對仙鶴的喜愛達到了癡迷的程度,在宮中到處飼養仙鶴,甚至給仙鶴封官加爵,賜予它們豐厚的俸祿和待遇,其重視程度遠超於對百姓和朝政的關注。 衛懿公爲了飼養這些仙鶴,花費了大量的錢財和精力。他不惜耗費巨資爲仙鶴建造豪華的宮殿和住所,安排專人悉心照料它們的生活起居。百姓們卻生活困苦,民不聊生,國家的經濟也因此陷入困境。 當時,衛國面臨着北方狄族的威脅。狄族看到衛國的情況,認爲這是一個入侵的好時機。當狄族大軍壓境之時,衛懿公急忙召集百姓和軍隊準備抵抗。然而,百姓們早已對衛懿公的行爲感到不滿和失望,他們紛紛抱怨道:“大王只關心他的仙鶴,對我們不聞不問,現在有危險了纔想起我們,我們爲什麼要爲他賣命呢?” 軍隊的士氣也極爲低落,士兵們毫無鬥志。在戰場上,衛國的軍隊因爲缺乏凝聚力和戰鬥力,很快就被狄族打得落花流水。衛懿公自己也陷入了絕境,最終在戰亂中悲慘死去。 衛懿公因爲過度喜愛仙鶴而失去了民心和軍隊的支持,最終導致了國家的滅亡。他的行爲可謂是愛鶴失衆的典型例子。正如《左傳》中所記載的那樣:“衛懿公好鶴,鶴有乘軒者,將戰,國人受甲者皆曰:‘使鶴,鶴實有祿位,餘焉能戰!’”這個故事深刻地警示着後人,不能因爲個人的喜好而忽略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,否則必將自食惡果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類似衛懿公這樣因小失大的例子並不少見。領導者們應該以史爲鑑,明白民心向背的重要性,始終將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,避免重蹈愛鶴失衆的覆轍。只有這樣,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,實現國家的繁榮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。

愛鶴失衆-成語圖片

愛鶴失衆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