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僞亂真
成語拼音
- yǐ wěi luàn zhēn
以僞亂真成語解釋
- 把假的混在真的裏面,使真假不分。
典故出處
- 北齊·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勉學》《漢書·王莽贊》雲‘紫色蛙聲,餘分閏位。’謂以僞亂真耳!”
成語典故
- 以僞亂真恣惶惑,何人辨析蕩清廓。★高燮《題變雅樓三十年詞徴》
成語造句
- 如今市場上有很多商品粗製濫造,企圖以僞亂真,欺騙消費者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商業之都汴梁,有一位名叫李福的商人。他頭腦靈活,卻心術不正,總想着以不正當的手段謀取暴利。
汴梁城中,絲綢貿易十分繁榮。各種精美的絲綢製品琳琅滿目,深受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的喜愛。李福看準了這個商機,決定投身於絲綢生意。
然而,他並沒有打算通過誠信經營和優質的產品來贏得市場,而是動起了歪腦筋。他在自己的作坊裏,指使工匠用劣質的絲線仿照名貴絲綢的樣式和圖案進行織造。這些仿製品從外觀上看,與真正的名貴絲綢相差無幾,但質量卻相差甚遠。
李福將這些以僞亂真的絲綢製品拿到市場上,以低於正品的價格出售。不明真相的顧客看到價格便宜,樣式又好看,紛紛爭相購買。起初,李福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,賺得盆滿鉢滿。
但好景不長,一些細心的顧客在使用了這些絲綢製品後,發現了質量問題。他們發現這些絲綢容易褪色、破損,根本無法與真正的名貴絲綢相媲美。於是,紛紛找上門來要求退貨賠償。
李福卻百般抵賴,不肯承認自己的絲綢是假貨。此事越鬧越大,終於引起了官府的注意。官府經過一番調查,查明瞭李福以僞亂真的不法行爲。
在古代,商業欺詐乃是嚴重的罪行。《禮記·王制》中曾言:“用器不中度,不粥於市;兵車不中度,不粥於市;布帛精粗不中數、幅廣狹不中量,不粥於市。”意思是不符合標準的商品是不能在市場上出售的。李福的行爲嚴重違背了商業道德和法律規範。
最終,官府對李福進行了嚴厲的懲處,不僅沒收了他所有的非法所得,還將他的作坊關閉,讓他在獄中好好反思自己的過錯。
這個故事警示後人,以僞亂真的行爲終究不會長久,只有誠信經營,才能在商業之路上走得長遠。
以僞亂真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