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刑去刑

成語拼音

yǐ xíng qù xíng

以刑去刑成語解釋

用刑罰遏止刑罰,意指從重量刑,使百姓畏懼而不敢犯法,以收到不用刑的效果。

典故出處

《商君書·靳令》行罰,重其輕者,輕其重者,輕者不至,重者不來,此謂以刑去刑,刑去事成。”高亨注‘輕其重者’一句是衍文,《韓非子·飭令篇》無,是其證。”又《去強》以刑去刑,國治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治理國家時,某些極端的方式或許短期內能取得成效,但長遠來看,若一味依靠嚴厲的刑罰來遏制犯罪,妄圖以刑去刑,往往會適得其反,導致社會矛盾加劇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某個國度,社會秩序曾一度陷入混亂。盜竊、搶劫等犯罪行爲屢見不鮮,百姓們生活在恐懼與不安之中。 當時的君王爲此憂心忡忡,召集了衆多大臣商討對策。其中一位大臣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,主張以嚴厲的刑罰來遏制犯罪,達到以刑去刑的目的。 這位大臣引經據典,說道:“昔日商鞅在秦國變法,推行嚴刑峻法,使得秦國社會秩序井然,國力大增。如今我們面臨相似的困境,當效仿古人,以重刑威懾罪犯,令他們心生畏懼,不敢再犯。” 君王聽後,覺得頗有道理,於是下令加重刑罰。對於小偷小摸者,不再只是簡單的關押或罰款,而是施以鞭笞之刑;對於搶劫傷人者,更是處以極刑。 起初,這種嚴厲的刑罰確實起到了一定的威懾作用。犯罪的人數有所減少,百姓們在短期內感受到了些許安寧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新的問題逐漸浮現。 一些無辜之人因被誣陷或誤判而遭受了嚴酷的刑罰,百姓們對法律的公正性產生了懷疑,心中充滿了恐懼和怨恨。 一位智者見到此種情形,向君王進諫道:“以刑去刑,初衷雖善,然過猶不及。刑罰過重,不僅會冤枉無辜,更會使民心背離。治理國家當以仁德爲本,輔以適度的刑罰,方能長治久安。” 君王陷入了沉思,回想起歷史上的諸多朝代,那些單純依靠嚴刑峻法的政權往往難以長久。他意識到,過度依賴刑罰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反而可能引發更大的社會動盪。 於是,君王重新審視律法,減輕了一些過於嚴苛的刑罰,並加強了對官員執法的監督,確保公正審判。同時,他開始推行仁政,關心百姓的疾苦,發展農業,減輕賦稅,讓百姓能夠安居樂業。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這個國度的社會風氣逐漸好轉,犯罪率真正降低,百姓們過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。 從此,這個國度的統治者明白了,以刑去刑並非一味加重刑罰,而是要在公正、適度的基礎上,結合仁德之政,才能實現社會的和諧與穩定。

以刑去刑-成語圖片

以刑去刑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