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銖程鎰
成語拼音
- yǐ zhū chéng yì
以銖程鎰成語解釋
- 用銖同鎰作比較,表示很不相稱。
典故出處
- 明·姚士粦《見只編》捲上陳水南臬憲嘗以南唐李昪宜繼唐後,遂改馬令《南唐書》爲《唐餘紀傳》,此猶蕭常以《三國·蜀志》爲《續後漢書》也。然昭烈世系甚明,猶覺以銖程鎰……昪本安吉砦將潘某之子,昪姓實潘也……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想要用這點資源完成如此巨大的工程,無異於以銖程鎰,根本是不可能實現的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繁華國度,商業活動十分活躍。在這個國度的一座大城之中,有兩位商人,一位名叫李富,另一位叫做王貴。
李富出身貧寒,但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懈努力,逐漸在商界嶄露頭角。他做生意精打細算,每一筆交易都仔細權衡利弊,力求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回報。
王貴則是出身富貴之家,從小養尊處優,對於商業經營並沒有太多的經驗和心思。他在進行交易時,往往只憑一時的喜好和直覺,不注重細節和成本覈算。
有一次,城中來了一批珍貴的絲綢。李富和王貴都看中了這批貨物,認爲有利可圖。李富經過仔細的市場調研和成本計算,發現雖然這批絲綢品質上乘,但進價頗高,如果要獲取合理的利潤,售價必須定得很高,而當地市場的消費能力有限,可能會導致貨物積壓。經過深思熟慮,他最終決定放棄這筆交易。
王貴卻沒有這麼謹慎。他看到這批絲綢的精美,一心只想將其納入囊中。他沒有考慮進價與市場需求之間的平衡,毫不猶豫地高價購進了這批絲綢。
然而,當王貴準備出售這批絲綢時,才發現市場的反應遠不如他預期。由於售價過高,很少有人願意購買。而隨着時間的推移,絲綢的保存成本也在不斷增加。王貴陷入了困境,資金被大量積壓,生意也受到了影響。
相反,李富在這段時間裏,通過謹慎選擇一些價格適中、市場需求較大的商品進行交易,雖然每次的利潤並不豐厚,但積少成多,生意做得風生水起。
這個故事中,王貴以自己的粗略判斷和衝動行事,試圖以大量的錢財去衡量價值較小的物品,就如同“以銖程鎰”,最終導致了商業上的失敗。而李富則憑藉着精細的計算和理智的決策,在商海中穩健前行。
在歷史的長河中,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。許多王朝的興衰也與此有關。比如,有些統治者在治理國家時,不考慮實際情況,盲目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目標,最終導致國家財政虧空,民不聊生。而明智的統治者則會權衡利弊,合理分配資源,從而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。“以銖程鎰”的行爲,無論是在商業還是在治國理政中,都是不可取的,唯有謹慎權衡,方能避免陷入困境。
以銖程鎰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