義憤填膺
成語拼音
- yì fèn tián yīng
義憤填膺成語解釋
- 義憤對違反正義的事情所產生的憤怒;膺胸。發於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。
典故出處
- 清·曾樸《孽海花》第二十五回珏齋不禁義憤填膺,自己辦了個長電奏,力請宣戰。”
成語典故
- 畿輔士民,屢遭虜騎蹂躪,莫不義憤填膺,恨之切骨。★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二章
成語造句
- 當他聽聞那個無辜者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時,心中的怒火瞬間燃起,義憤填膺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,百姓們原本過着平靜而祥和的生活。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一位貪婪且殘暴的官員逐漸掌握了朝政的大權。
這位官員名叫趙括,他憑藉着諂媚和陰謀手段,爬上了高位。自他當權以來,肆意搜刮民脂民膏,加重賦稅,使得百姓們生活苦不堪言。原本肥沃的農田因無人耕種而荒蕪,街市上也失去了往日的繁榮。
有一位名叫李義的年輕書生,他目睹了這一切,心中充滿了悲憤和憂慮。李義出身貧寒,但自幼勤奮好學,心懷正義。他深知百姓們的苦難,決定挺身而出,爲民衆發聲。
李義開始四處奔走,收集趙括的罪行證據。他不顧個人安危,多次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,痛斥趙括的惡行。然而,趙括的勢力龐大,他的爪牙遍佈各地,很快就察覺到了李義的行動。
趙括企圖用金錢和官位收買李義,讓他閉嘴。但李義嚴詞拒絕,他說道:“我李義雖一介書生,力量微薄,但絕不會爲了一己私利,而無視百姓的苦難。”趙括見收買不成,便惱羞成怒,下令抓捕李義。
在李義被關押的日子裏,百姓們紛紛爲他求情。他們自發地聚集在官府門前,要求釋放李義。面對羣情激奮的百姓,趙括的手下們開始感到惶恐不安。
終於,在百姓的壓力下,趙括不得不暫時釋放了李義。李義出獄後,並沒有因爲遭受挫折而退縮,反而更加堅定了要將趙括繩之以法的決心。他繼續努力,聯合了一些有良知的官員,共同向朝廷上書,揭露趙括的罪行。
朝廷在接到衆多的奏報後,開始重視此事,並派遣了一位公正廉明的欽差大臣前來調查。經過一番深入的調查,趙括的罪行終於被一一揭露。最終,趙括被革職查辦,受到了應有的懲罰。
當這個消息傳開時,百姓們無不歡呼雀躍,而李義更是義憤填膺。他回想起這段艱難的歷程,感慨萬千。他深知,正義或許會遲到,但永遠不會缺席。正是因爲他心中那股對不公和邪惡的義憤,才讓他堅持不懈,最終爲百姓們討回了公道。
義憤填膺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