設下圈套
成語拼音
- shè xià quān tào
設下圈套成語解釋
- 引誘人受騙上當
典故出處
- 莫應豐《將軍吟》第七章:“頭頭們進行了形勢分析,估計走資派既然設下圈套,是必有陰險目的的。”
成語典故
- 從前壽春縣有一個斷案如神的縣令李崇,他經常設下圈套讓雙方當事人去鑽,從而使案件真相大白,例如讓人通知當事人孩子已死看他們的反應,從而讓失兒回到父母的身邊。喬裝打扮去識別逃犯等都是很好的例證。
成語造句
- 他爲了達到自己的目的,精心地設下圈套,讓別人不知不覺地落入其中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,有一位狡猾的大臣名爲李昊。李昊心懷叵測,一心想要除掉自己的政敵張謙,以便自己能在朝堂上獨攬大權。
一日,李昊精心設下了一個圈套。當時,國家邊境出現了一些騷亂,李昊便向國王進言,說張謙有非凡的軍事才能,理應派他去平定邊境之亂。國王覺得有理,便下旨讓張謙領軍出征。
張謙深知此去困難重重,但君命不可違,只好率領大軍奔赴邊境。而這一切都在李昊的算計之中,他早已暗中勾結了敵國,讓他們在張謙出征後設下重重陷阱。
張謙帶領軍隊奮勇作戰,起初取得了一些勝利。然而,隨着戰事的推進,他漸漸落入了敵國和李昊設下的圈套之中。敵軍佯裝敗退,將張謙的軍隊引入了一片山谷,隨後四面八方涌出大量敵軍,將張謙的軍隊重重包圍。
張謙帶領士兵們奮力抵抗,但無奈敵軍數量衆多,且早有準備。經過一番激戰,張謙的軍隊損失慘重。
消息傳回朝堂,李昊趁機在國王面前大進讒言,說張謙指揮不力,才導致如此慘敗。國王大怒,下令將張謙召回治罪。
張謙歷經艱難險阻回到京城,卻遭到了國王的嚴厲斥責。他雖極力辯解,但李昊在一旁不斷煽風點火,最終張謙被革職查辦。
李昊的陰謀得逞,他成功地除掉了張謙這個政敵。然而,他的所作所爲卻給國家帶來了極大的損失。邊境的局勢因爲張謙的失敗而變得更加危急,百姓們也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像李昊這樣設下圈套去陷害他人的行爲是極其卑劣的,最終也會害人害己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事例屢見不鮮。如秦朝的趙高,爲了自己的權力慾望,設下種種圈套陷害忠良,最終導致秦朝的覆滅。我們應當以史爲鑑,秉持正義和善良,不要爲了一己私利而不擇手段地去設下圈套傷害他人。只有這樣,我們的社會纔會更加和諧、穩定。
設下圈套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