識時務者爲俊傑

成語拼音

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

識時務者爲俊傑成語解釋

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,是聰明能幹的人。認清時代潮流勢,才能成爲出色的人物。

典故出處

《三國志·蜀志·諸葛亮傳》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《襄陽記》:“識時務者,在乎俊傑。此間自有伏龍、鳳雛。”

成語典故

三國時期,諸葛亮在隆中潛心攻讀大量經史和諸子百家的著作,積累了豐富的政治、軍事方面知識,他對當時的政局有獨到的見解。襄陽的司馬徽認爲他是傑出人才,能認清天下大勢,就把這個臥龍推薦給在荊州投靠劉牧的劉備。

成語造句

在複雜多變的局勢中,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變,做出正確選擇的人,纔可謂識時務者爲俊傑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許多人因爲能夠看清時勢、順應潮流而成就非凡。 在戰國時期,秦國逐漸崛起,成爲最強大的諸侯國。其他六國感受到了秦國的威脅,紛紛謀求對策。其中,趙國的名將李牧多次成功抵禦了秦國的進攻。然而,趙國的一些大臣卻目光短淺,只看到眼前的利益,他們嫉妒李牧的戰功,不斷向趙王進讒言。趙王受到蠱惑,竟然免去了李牧的兵權。 就在這時,趙國的一位謀士看出了局勢的危急。他深知秦國一統天下的大勢不可阻擋,而趙國此時內部矛盾重重,已經難以與之抗衡。這位謀士明白,繼續抵抗下去只會給趙國帶來更多的災難。於是,他力勸趙王順應時勢,向秦國求和,以保趙國百姓的安寧。 可是趙王卻不聽他的勸告,執意要與秦國對抗到底。最終,趙國在秦國的進攻下覆滅,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。而那位謀士,因爲他能夠識時務,早早地離開了趙國,避免了這場災難。 在三國時期,也有一位識時務的人物,他就是賈詡。賈詡最初在董卓手下效力,董卓死後,其部將李傕、郭汜等人慾散夥回鄉。賈詡看出此時局勢混亂,如果他們就此散去,很可能會被其他勢力消滅。於是,賈詡勸他們說:“諸君若棄軍單行,則一亭長能縛君矣。不如相率而西,以攻長安,爲董公報仇。事濟,奉國家以正天下;若其不合,走未後也。”李傕、郭汜等人聽從了他的建議,果然攻佔了長安。 後來,賈詡又輾轉到了張繡麾下。在曹操與張繡的戰爭中,賈詡多次爲張繡出謀劃策,使得曹操頗爲頭疼。然而,當曹操勢力日益強大,張繡感到難以抗衡時,賈詡又勸張繡投降曹操。張繡猶豫不決,賈詡則分析道:“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,其勢大也。且袁氏兄弟相鬥,必不能久。曹公唯纔是舉,必不害君。”張繡最終聽從了賈詡的建議,投降了曹操。而賈詡也因此得到了曹操的重用,成爲曹魏的重要謀士。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。識時務者爲俊傑,並不是說要人們一味地妥協和退讓,而是要人們能夠敏銳地洞察局勢,根據實際情況做出明智的選擇。那些能夠識時務的人,往往能夠在複雜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,成就一番事業。而那些固執己見、不識時務的人,則往往會被時代的潮流所淘汰,成爲歷史的塵埃。 在現實生活中,我們也需要具備識時務的能力。當我們面對各種機遇和挑戰時,要學會審時度勢,做出正確的決策。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利,實現自己的價值。

識時務者爲俊傑-成語圖片

識時務者爲俊傑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