挹盈注虛

成語拼音

yì yíng zhù xū

挹盈注虛成語解釋

指取有餘以補不足。

典故出處

梁啓超《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》第九章三日轉運百產挹盈注虛者,凡行商之以舟車漕輓大宗貨物者是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經濟領域,我們應該努力實現資源的合理調配,不能讓某些方面資源過剩,而某些方面卻極度匱乏,要做到像挹盈注虛般的平衡與優化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,商業的發展往往影響着一個國家的繁榮與穩定。在某個朝代,有兩個地區,一爲甲郡,一爲乙郡。 甲郡地處交通要道,土地肥沃,物產豐富,商業繁榮,百姓生活富足。然而,這裏的富商大戶們卻貪婪成性,只知積累財富,不知回報社會,導致財富過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。 乙郡則土地貧瘠,自然災害頻繁,百姓們辛勤勞作卻難以維持溫飽,商業發展滯後,經濟十分蕭條。 當時,朝廷中有一位睿智且心懷百姓的官員名叫張謙。他深知甲郡和乙郡這種貧富不均的狀況若持續下去,必將引發社會的動盪。於是,他向皇帝進言,提出要採取措施來平衡兩地的經濟狀況,實現共同發展。 皇帝採納了張謙的建議,並任命他爲欽差大臣,負責處理此事。張謙到任後,深入瞭解了兩地的實際情況,他發現甲郡的富商們不僅囤積居奇,還肆意擡高物價,使得周邊地區的百姓苦不堪言。而乙郡的百姓雖然勤勞善良,但由於缺乏資金和技術,無法發展生產。 於是,張謙決定採取“挹盈注虛”之策。他首先對甲郡的富商們進行了嚴厲的整頓,打擊了囤積居奇的行爲,並制定了合理的稅收政策,讓富商們將多餘的財富用於支援乙郡的發展。同時,他還鼓勵甲郡的商人到乙郡投資興業,傳授先進的生產技術和商業經驗。 在張謙的努力下,甲郡的富商們逐漸意識到自己的責任,紛紛響應號召,將資金和技術投入到乙郡。乙郡得到了這些支持後,開始興修水利,改良農田,發展手工業和商業。經過數年的努力,乙郡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,百姓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。 而甲郡的富商們在幫助乙郡的過程中,也發現了新的商機,拓展了自己的商業版圖,實現了雙贏的局面。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“挹盈注虛”是一種智慧的策略,通過合理的調配資源,可以實現地區之間的平衡發展,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。正如古代的這個例子,當我們能夠關注到貧富不均的問題,並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時,整個社會都將受益。

挹盈注虛-成語圖片

挹盈注虛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