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人成事

成語拼音

yīn rén chéng shì

因人成事成語解釋

因依靠。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。

典故出處

《史記·平原君虞卿列傳》公等碌碌,所謂因人成事者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小將因人成事,何足道哉!★元·李壽卿《伍員吹簫》第四折

成語造句

他缺乏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,總是希望藉助他人的力量來達成目標,這種因人成事的作風實在不可取。

成語故事

在戰國時期,有一個叫平原君的貴族。他門下養了許多食客,以顯示自己的威望和實力。 當時,秦國攻打趙國,兵臨邯鄲城下。趙國形勢危急,趙王派平原君去楚國求救。平原君決定從衆多的門客中挑選二十個文武雙全的人一同前往,希望能說服楚王出兵相助。 然而,挑來挑去,只選出了十九個滿意的人。就在平原君感到爲難的時候,有一個叫毛遂的門客主動站了出來,自我推薦。平原君看着毛遂,有些懷疑地問:“先生在我門下多久了?”毛遂回答:“三年了。”平原君說:“一個有才能的人處在世上,就好比錐子放在口袋裏,尖兒立刻就會露出來。可先生在我這裏三年了,我卻從未聽說過您,這說明您沒有什麼才能啊。”毛遂不卑不亢地說:“那是因爲您從未把我放進口袋裏。如果早把我放進去,我早就脫穎而出了。”平原君覺得他的話有幾分道理,便帶着毛遂一同前往楚國。 到了楚國,平原君與楚王從早上談到中午,還是沒有結果。那十九個門客都在階下焦急地等待着,卻又無計可施。 這時,毛遂手按寶劍,快步登上臺階,大聲說道:“出兵的事,三言兩語就可以決定,爲何談了這麼久還沒有結果?”楚王見毛遂如此無禮,十分惱怒,斥責道:“我與你主人商談,你上來幹什麼?”毛遂毫不畏懼,繼續說道:“如今楚國地大物博,兵強馬壯,卻不敢出兵抗秦。秦國白起不過是個小豎子,率領幾萬人的軍隊,一戰就佔領了楚國的鄢、郢,再戰就燒燬了楚國的夷陵,三戰就羞辱了楚國的祖先。這是楚國百世的仇恨,連趙國都爲楚國感到羞恥,而大王您卻猶豫不決。聯合抗秦,是爲了楚國,也是爲了趙國。”楚王被毛遂的氣勢和言辭所震懾,又覺得他說得有理,於是當場答應出兵援趙。 平原君回到趙國後,感慨地說:“我趙勝從今往後再也不敢評論士人了。我以前自以爲能夠識別人才,卻差點錯失了毛先生這樣的豪傑。毛先生一到楚國,就使趙國的地位比九鼎大呂還要尊貴。毛先生憑藉他的三寸不爛之舌,強於百萬之師。我實在是因人成事啊。” “因人成事”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,指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。平原君能夠成功地求得楚國的援兵,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爲毛遂的勇敢和智慧,他自己原本一籌莫展,最終依靠毛遂才達成了目標。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,在關鍵時刻,一個有能力、有勇氣的人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,改變局勢。同時,也提醒我們不要輕視那些平時默默無聞的人,說不定他們在關鍵時刻就能展現出非凡的才能。

因人成事-成語圖片

因人成事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