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垂青史

成語拼音

yǒng chuí qīng shǐ

永垂青史成語解釋

光輝的事蹟或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在歷史上。

典故出處

唐·杜甫《贈鄭十八賁》古人日以遠,青史字不泯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無數英烈爲了國家和人民英勇獻身,他們的功績和精神將永垂青史。

成語故事

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無數的英雄豪傑和仁人志士,他們以自己的英勇和智慧,書寫了輝煌的篇章,爲後人所傳頌。 在遙遠的古代,有一位名叫李陵的將領。李陵出身將門,自幼習武,熟讀兵書,心懷報國之志。當時,邊境時常受到外族侵擾,李陵主動請纓,率領五千精兵出征。 在戰場上,李陵所部遭遇了數倍於己的敵軍。但他毫無懼色,指揮若定,士兵們也個個奮勇殺敵。然而,敵我力量懸殊,經過數日激戰,李陵的軍隊漸漸陷入絕境。儘管他們拼死抵抗,但最終還是寡不敵衆,李陵無奈被俘。 消息傳到京城,一時之間,朝野震動。一些奸佞小人趁機落井下石,誣陷李陵叛國投敵。但也有一些有識之士,深知李陵爲人,堅信他絕非叛國之人。 然而,皇帝卻聽信了讒言,對李陵的家族進行了嚴厲的懲處。李陵在敵營中,心中悲憤交加。他本想一死以證清白,但又想到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,國家的邊患仍未消除。於是,他忍辱負重,等待時機。 多年後,李陵終於尋得機會,逃回了漢朝。他向皇帝陳述了自己的冤屈,皇帝這才明白自己錯怪了忠臣。李陵的事蹟被史官詳細記錄,他的忠誠和英勇,永垂青史。 還有一位名叫蘇武的使節,同樣在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印記。蘇武奉命出使匈奴,卻被匈奴扣押。匈奴單于用盡各種手段,試圖迫使蘇武投降。但蘇武寧死不屈,堅決捍衛大漢的尊嚴。 在北海牧羊的日子裏,蘇武歷經艱辛,食不果腹,衣不蔽體。但他始終手持漢節,不曾有絲毫動搖。就這樣,蘇武在北海度過了漫長的歲月。 直到多年後,漢朝與匈奴關係緩和,蘇武才得以重返故土。他的忠貞不渝,成爲了千古美談,永垂青史。 這些歷史人物,他們的事蹟和精神,如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歷史的天空,永遠銘刻在後人的心中,永垂青史。他們用自己的行動,詮釋了忠誠、勇敢和堅韌的真諦,成爲了中華民族的脊樑和驕傲。

永垂青史-成語圖片

永垂青史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