憂深思遠
成語拼音
- yōu shēn sī yuǎn
憂深思遠成語解釋
- 深刻憂慮,長遠打算。
典故出處
- 《詩經·唐風·蟋蟀》小序憂深思遠,儉而用禮,乃有堯之遺風焉。”
成語典故
- 水晶簾卷,聽聲聲激越,憂深思遠。★清·陳天華《獅子吼》楔子
成語造句
- 他在規劃未來的發展時,考慮到了各種可能的情況和潛在的問題,真可謂憂深思遠。
成語故事
- 在歷史的長河中,有這樣一位人物,他的事蹟充分展現了“憂深思遠”的品質。
他便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丞相諸葛亮。諸葛亮身處亂世,心懷天下。在劉備三顧茅廬之後,他決定出山輔佐劉備,立志興復漢室。
當時,天下局勢錯綜複雜,各方勢力紛爭不斷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,佔據北方大片土地,兵強馬壯;孫權繼承父兄基業,坐擁江東,已歷三世,國險而民附。而劉備兵微將寡,勢力弱小。但諸葛亮卻能清晰地分析局勢,爲劉備制定了一系列長遠的戰略規劃。
他深知,要成就大業,必須先立足根基。於是,他主張劉備先取荊州作爲立足之地,再圖益州,形成鼎足之勢。在實施這一戰略的過程中,面臨着諸多艱難險阻。曹操大軍壓境,孫吳虎視眈眈,內部也有各種矛盾和問題。然而,諸葛亮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,深思熟慮每一步決策。
當劉備在益州立足未穩之時,曹操率軍進攻漢中。漢中乃是益州的門戶,若漢中失守,益州將危在旦夕。諸葛亮憂心如焚,他一方面積極籌備糧草軍備,支援前線;另一方面,他又要穩定後方,防止內亂。在這危急關頭,他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。
經過艱苦的戰鬥,劉備最終保住了漢中。但此時,蜀漢的國力也消耗巨大。諸葛亮深知,要想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,必須休養生息,發展國力。他制定了一系列政策,鼓勵農耕,發展商業,加強軍事訓練。
在對外戰略上,諸葛亮也展現出了憂深思遠的品質。他深知孫劉聯盟的重要性,多次派使者前往東吳,修復關係,共同對抗曹操。儘管東吳有時會背信棄義,但諸葛亮始終以大局爲重,努力維護聯盟的穩定。
在諸葛亮的輔佐下,蜀漢的國力逐漸恢復。但他從未忘記自己的初心和使命,一直爲實現興復漢室的目標而努力奮鬥。他事必躬親,日夜操勞,最終積勞成疾,病逝於五丈原。
諸葛亮的一生,是憂深思遠的一生。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高尚的品質,爲後人樹立了榜樣。他的事蹟告訴我們,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困難時,我們要有長遠的眼光,深思熟慮,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,實現自己的目標。
憂深思遠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