魚目混珍

成語拼音

yú mù hùn zhēn

魚目混珍成語解釋

比喻以假亂真。

典故出處

《參同契》上魚目豈爲珠,蓬蒿不成檟。”唐·李白《鳴皋歌送岑徵君》蝘蜓嘲龍,魚目混珍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如今的書畫市場,常常出現一些以次充好的作品,企圖魚目混珍,欺騙消費者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某個繁華都市,商業活動十分活躍,各類珍寶在市場上琳琅滿目。 有一位名叫李富的富商,他憑藉着多年的打拼積累了鉅額的財富,同時也對收藏各種珍稀寶物有着濃厚的興趣。然而,李富雖然富有,但在鑑別珍寶方面的能力卻十分有限。 一天,李富在市場上閒逛時,遇到了一個神祕的商人。這商人衣着華麗,身旁擺放着一個精緻的箱子,聲稱裏面裝滿了世間罕見的珍寶。李富被吸引了過去,商人打開箱子,裏面的寶物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着迷人的光芒。 李富看到其中有一顆圓潤而光澤亮麗的珠子,看起來與他以往所見的珍珠極爲相似。商人巧舌如簧,極力誇讚這顆珠子的珍貴與稀有,聲稱它是從深海之中歷經千辛萬苦才獲得的絕世珍寶。李富心動不已,沒有經過深入的鑑別和思考,便花了大價錢將這顆珠子買了下來。 回到家中,李富迫不及待地向朋友們展示他的新收穫。其中一位朋友對珍寶頗有研究,仔細觀察後,不禁皺起了眉頭,對李富說道:“李兄,你恐怕是上當了。這並非什麼稀世珍珠,而是一顆以假亂真的魚目啊!”李富聽聞,猶如遭受晴天霹靂,難以置信。 他回想起自己當時被商人的花言巧語所迷惑,沒有謹慎地鑑別寶物,才導致了這樣的失誤。此事很快在城中傳開,人們紛紛議論,都爲李富的不慎而感到惋惜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類似的故事也屢見不鮮。就如同古代有些君主,在選拔官員時,不能明察秋毫,讓一些無能之輩憑藉巧言令色混入了朝堂,猶如魚目混珍,最終導致國家治理混亂,民不聊生。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,在面對誘惑和看似美好的事物時,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判斷力,不能被表象所迷惑,否則就容易像李富一樣,誤把魚目當作珍珠,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。

魚目混珍-成語圖片

魚目混珍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