鬻良雜苦
成語拼音
- yù liáng zá kǔ
鬻良雜苦成語解釋
- 指出售貨物時弄虛作假,以次充好。
典故出處
- 《文選·張衡〈西京賦〉》而乃商賈百族,裨販夫婦,鬻良雜苦,蚩眩邊鄙。”薛綜注良,善也,先見良物,價定,而雜與惡物,以期惑下士之人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如今的市場上,商品質量參差不齊,有時消費者很難分辨,難免會遇到鬻良雜苦的情況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商業社會中,有一個繁華的城鎮,名爲豐饒鎮。
豐饒鎮因其地理位置優越,成爲了各地商人云集之地,貿易往來頻繁。鎮中有一位名叫趙商的商人,他頭腦靈活,精明能幹,原本以誠信經營着一家頗具規模的雜貨店,生意興隆,聲名遠揚。
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趙商的心態逐漸發生了變化。他開始渴望獲取更多的財富,不再滿足於以往的安穩盈利。在一次與外地商人的交易中,他聽聞了一些不正當的經商手段,心中的貪念被瞬間點燃。
此後,趙商爲了降低成本,獲取更高的利潤,竟然在自己出售的貨物中“鬻良雜苦”。他將優質的商品與劣質甚至是過期的商品摻雜在一起,以次充好,欺騙顧客。起初,憑藉着他過去積累的良好聲譽,顧客們並未察覺到異樣,他的生意依然看似紅火。
但紙終究包不住火,漸漸地,有顧客發現了所購商品的質量問題。起初只是少數人的抱怨,趙商卻不以爲意,反而巧言令色,試圖掩蓋事實。然而,隨着問題商品越來越多,越來越多的顧客感到憤怒和失望。
曾經對趙商信任有加的老顧客們紛紛離他而去,轉而選擇其他誠信的商家。趙商的店鋪門可羅雀,生意一落千丈。不僅如此,他的不良行徑還傳遍了整個豐饒鎮,人們對他的人品嗤之以鼻,他成爲了衆人唾棄的對象。
最終,趙商的雜貨店不得不關門大吉。他不僅失去了生意,還失去了曾經的聲譽和人們的尊重。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,經商應以誠信爲本,切不可“鬻良雜苦”,否則必將自食惡果。正如古人云:“誠者,天之道也;思誠者,人之道也。”唯有秉持誠信,才能在商業之路上行穩致遠。
鬻良雜苦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