鷸蚌持爭,漁翁得利

成語拼音

yù bàng xiāng zhēng,yú wēng

鷸蚌持爭,漁翁得利成語解釋

比喻雙方爭執不下,兩敗俱傷,讓第三者佔了便宜。

典故出處

《戰國策·燕策二》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面都不相讓。漁翁來了,把兩個都捉住了。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生意場上,兩家公司爲了爭奪市場份額而鬥得不可開交,殊不知他們的競爭讓另一家企業趁機崛起,正所謂鷸蚌持爭,漁翁得利。

成語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個美麗的湖泊,湖水清澈見底,周圍是繁茂的水草和樹木。在這片湖泊中,生活着各種各樣的生物。 有一天,一隻鷸鳥飛經這片湖泊,它已經飛了很久,飢腸轆轆。當它看到湖邊淺灘處有一隻肥美的蚌正在曬太陽時,心中大喜,想着這下可以飽餐一頓了。 鷸鳥悄悄地靠近蚌,猛地伸出長長的喙,企圖啄住蚌的肉。然而,蚌也不是喫素的,它察覺到了危險,迅速合上了堅硬的蚌殼,緊緊地夾住了鷸鳥的長喙。 鷸鳥拼命地掙扎,想要拔出自己的喙,但蚌殼夾得太緊,它根本無法掙脫。而蚌也因爲緊緊閉合着殼,無法回到水中,只能和鷸鳥僵持在岸邊。 就在它們相持不下的時候,一位漁夫路過此地。漁夫看到鷸鳥和蚌的這番情景,心中暗喜。他心想:“這可真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,鷸鳥和蚌互不相讓,我正好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將它們都捕獲。” 於是,漁夫不慌不忙地走過去,輕而易舉地把鷸鳥和蚌一起裝進了自己的魚簍裏。 在這個故事中,鷸鳥和蚌只顧着相互爭鬥,卻沒有意識到它們的爭鬥給了第三方可乘之機,最終雙雙落入漁夫之手,讓漁夫坐收漁翁之利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。就如同戰國時期,韓、魏兩國連年交戰,互不相讓,彼此都損失慘重。而秦國則趁機出兵,逐個擊破,最終擴大了自己的領土和勢力。韓、魏兩國就如同鷸蚌,而秦國恰似那得利的漁翁。 所以,這個成語“鷸蚌持爭,漁翁得利”告訴我們,在面對利益衝突和矛盾時,要保持冷靜和理智,不要只顧眼前的爭鬥,而忽略了潛在的危險和可能從中獲利的第三方。要有大局觀和長遠的眼光,避免因爲一時的衝動和短視而讓他人有機可乘,導致自己遭受損失。

鷸蚌持爭,漁翁得利-成語圖片

鷸蚌持爭,漁翁得利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