鬻駑竊價

成語拼音

yù nǔ qiè jià

鬻駑竊價成語解釋

謙詞。指劣貨而獲優評。

典故出處

唐·黃滔《蔣先鋒》昨者齎持惡賦,刺謁清塵,本期劉子俊待以蓋甌之地,陸士衡處置於撫掌之間,豈期以寸獲長,鬻駑竊價。”

成語典故

成語造句

在商業競爭中,有些不良商家企圖以次充好,簡直就是鬻駑竊價的行爲,這種做法最終必然會被市場所淘汰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商業市場中,常常會出現各種令人意想不到的交易現象。 話說在一個繁華的城鎮,有一位名叫馬三的商人。馬三本是個普通的販馬之人,然而他卻心懷不軌,總想着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取高額利潤。 有一次,馬三從遠方購進了一批馬匹。這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駑馬,耐力和速度都極爲一般。但馬三卻動了歪心思,他將這些駑馬精心裝扮,給它們配上華麗的馬鞍和繮繩。 當有人前來詢問馬匹的價格時,馬三便巧舌如簧,吹噓這些駑馬如何神駿,耐力如何持久,速度如何驚人。不明真相的顧客,往往被他的花言巧語所迷惑。 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騎手,一眼就看出這些馬不過是普通的駑馬。他好心提醒其他顧客不要上當受騙,然而馬三卻對老騎手惡語相向,甚至威脅他不要多管閒事。 漸漸地,馬三的惡名在當地傳開。但仍有一些新到城鎮的人,不瞭解他的爲人和這些馬匹的真實情況。馬三繼續“鬻駑竊價”,以遠遠高於馬匹實際價值的價格將這些駑馬出售。 然而,紙終究包不住火。一位富商購買了馬三的一匹駑馬,準備用於長途運輸貨物。結果在途中,這匹馬不僅速度緩慢,還沒走多遠就疲憊不堪。富商這才發現自己上當受騙,怒不可遏地回到城鎮找馬三理論。 馬三起初還百般抵賴,但在富商拿出確鑿的證據和衆多證人的指證下,他終於無法再狡辯。最終,馬三不僅退還了富商的錢,還受到了衆人的譴責和官府的懲罰。 這個故事警示人們,在商業交易中,必須秉持誠信的原則,不可“鬻駑竊價”,否則終將自食惡果。就如同歷史上那些以欺詐手段謀取利益的商人,雖能得一時之利,但最終都難以長久,被世人所唾棄。

鬻駑竊價-成語圖片

鬻駑竊價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