鬻聲釣世
成語拼音
- yù shēng diào shì
鬻聲釣世成語解釋
- 猶言沽名釣譽。
典故出處
- 南朝·梁·劉勰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諸子之徒,心非鬱陶,苟馳誇飾,鬻聲釣世,此爲文而造情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他本想通過一些誇張的言論獲得關注,卻未曾想在衆人眼中不過是鬻聲釣世,最終落得個被人鄙夷的下場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,有一個名叫趙普的書生。他出生於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,但自幼便心懷壯志,渴望有朝一日能夠出人頭地,光宗耀祖。
趙普年少時勤奮好學,憑藉着自身的努力和聰慧,在鄉里小有名氣。然而,隨着年歲的增長,他的心思逐漸發生了變化。他不再滿足於僅僅通過真才實學來獲取功名,而是妄圖尋找捷徑,以求快速成名。
當時的社會,文風昌盛,文人墨客衆多,想要在衆多才俊中脫穎而出並非易事。趙普深知這一點,於是他開始刻意營造自己的名聲。他常常在街頭巷尾高談闊論,不論話題是否熟悉,都要插上幾句,以顯示自己的博學多才。有時,他甚至會故意挑起爭端,與他人激烈辯論,只爲吸引旁人的關注。
爲了讓更多的人知曉自己,趙普還四處結交權貴。他不惜阿諛奉承,用盡各種手段討好那些有權有勢之人,希望能借助他們的力量來提升自己的地位。在權貴的聚會中,他總是積極表現,誇誇其談,將一些並非自己的見解和功勞據爲己有。
久而久之,趙普的名聲在當地漸漸傳播開來。有人稱讚他的才華和口才,也有人對他的行爲感到不屑和質疑。然而,趙普卻不以爲意,他沉浸在自己營造的虛名之中,自以爲已經踏上了成功的捷徑。
直到有一天,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路過此地。聽聞了趙普的種種事蹟後,學者特地前來拜訪。在與趙普的交談中,學者很快便識破了他的真實面目。學者痛心疾首地說道:“年輕人,你這般鬻聲釣世,雖能一時得逞,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。真正的名聲應當是憑藉真才實學和高尚品德贏得的,而非靠弄虛作假和投機取巧。”
趙普聽了這番話,起初還試圖辯解,但在學者犀利的目光和義正言辭的批評下,他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。從此,他痛改前非,重新埋頭苦讀,努力提升自己的學識和修養,最終憑藉着真正的才華和不懈的努力,成爲了一名備受尊敬的學者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鬻聲釣世的行爲只能帶來短暫的虛榮,唯有腳踏實地,憑藉自身的實力和品德,才能贏得長久的聲譽和尊重。
鬻聲釣世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