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公喫酒李公醉

成語拼音

zhāng gōng chī jiǔ lǐ gōng zuì

張公喫酒李公醉成語解釋

比喻由於誤會而代人受過。

典故出處

唐·張鷟《朝野僉載》卷一天後時,謠言曰‘張公喫酒李公醉。’張公者,斥易之兄弟也;李公者,言李氏大盛也。”

成語典故

世上有如此不公之事,正是張公喫酒李公醉,桑樹上脫枝柳樹上報。★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詞話》第七十六回

成語造句

這起糾紛明明和他無關,可最終卻是張公喫酒李公醉,他被莫名其妙地牽連了進去。

成語故事

在唐朝時期,政治風雲變幻,宮廷鬥爭頻繁。 當時,有兩位官員,張公和李公,同在朝中爲官。張公爲人正直,敢於直言進諫,因此得罪了不少權貴。而李公則較爲圓滑世故,善於迎合上司,在官場上左右逢源。 一次,皇帝設宴款待羣臣。宴會上,美酒佳餚琳琅滿目,羣臣們都沉浸在歡樂的氛圍中。張公因心中有事,飲酒時顯得有些悶悶不樂。而李公爲了在皇帝面前表現自己,頻頻舉杯,喝得醉意朦朧。 然而,宴會結束後,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。有小人向皇帝進讒言,誣陷張公在宴會上借酒撒瘋,對皇帝不敬。皇帝聽信了讒言,大發雷霆,準備降罪於張公。 而此時的張公,還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被人陷害。李公雖然知道事情的真相,但爲了自保,選擇了沉默不語。最終,張公受到了不公正的處罰,被革職流放。 這件事在朝中引起了軒然大波,一些有正義感的大臣們都爲張公鳴不平,但在權貴的打壓下,也都無可奈何。 後來,人們說起這件事,都感慨不已,用“張公喫酒李公醉”來形容這種無辜受累、被人冤枉的情況。就如同張公明明是心中憂慮,李公纔是真正喝得大醉,可最終受罰的卻是張公。這個成語也警示着後人,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,要警惕那些顛倒黑白、搬弄是非的人,同時也要堅守正義,不做沉默的旁觀者,以免讓無辜之人遭受不白之冤。

張公喫酒李公醉-成語圖片

張公喫酒李公醉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