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是惹非
成語拼音
- zhāo shì rě fēi
招是惹非成語解釋
- 招惹是非。指無故生事。
典故出處
- 《京本通俗小說·志誠張主管》你許多時不行這條路,如今去端門看燈,從張員外門前經過,又是招是惹非。”
成語典故
- 他雖然沒有什麼出色的本領,有時還愛貪點小利,可是人頂和氣,也不招是惹非。★歐陽山《高幹大》第一章
成語造句
- 他平日裏行事衝動,不懂得收斂,總是到處招是惹非,給自己和家人帶來了不少麻煩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,生活着兩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,一個叫李明,一個叫王強。
李明生性豁達,爲人正直善良,總是樂於幫助他人,在鎮裏有着極好的口碑。而王強則心胸狹隘,自私自利,還常常嫉妒他人的成就。
有一天,鎮上來了一位富有的商人,他帶來了一批珍貴的貨物準備在此出售。李明和王強都看到了這個商機。李明心想,如果能與商人合作,公平交易,不僅能讓商人獲利,也能爲鎮裏的居民帶來實惠。於是,他主動與商人交流,提出了合理的合作方案,商人欣然應允。
然而,王強卻打起了歪主意。他想通過不正當的手段,壓低價格,獨佔這批貨物的利益。於是,他在商人面前搬弄是非,詆譭李明,說李明心懷不軌,企圖欺騙商人。商人開始有些動搖,但經過一番觀察和思考,他發現李明爲人誠實可靠,並非王強所說的那樣。
王強見一計不成,又生一計。他在鎮裏四處散佈謠言,說李明與商人勾結,要坑害鎮裏的百姓。這一番招是惹非,讓一些不明真相的居民對李明產生了懷疑和誤解。
李明得知這些謠言後,感到十分委屈,但他堅信清者自清,依舊按照自己的原則行事。他耐心地向居民們解釋事情的真相,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清白。
最終,商人的貨物順利出售,鎮裏的居民也得到了實惠。而王強的惡行被大家識破,遭到了衆人的唾棄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像王強這樣招是惹非的人,最終不會有好下場。而像李明那樣正直善良,堅守原則的人,總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。在歷史的長河中,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。比如,秦檜誣陷岳飛,招是惹非,致使岳飛含冤而死,但秦檜最終被永遠地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;而包拯清正廉潔,公正執法,從不搬弄是非,爲百姓主持公道,名垂青史,爲後人所敬仰。所以,我們應當以正直和善良爲本,遠離那些招是惹非的行爲,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,讓生活更加美好。
招是惹非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