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長補短
成語拼音
- zhé cháng bǔ duǎn
折長補短成語解釋
- 截取長的,補充短的。比喻用長處補短處。
典故出處
- 《韓非子·初見秦》今秦地折長補短,方數千裏,名師數十百萬,輪船國之號令賞罰,地形利害,天下莫如也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團隊合作中,我們應該善於發現每個人的優點和不足,相互學習,折長補短,以達到最佳的工作效果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局勢變幻莫測。其中有兩個國家,趙國和齊國,它們的實力和特點各不相同。
趙國以其強大的軍事力量著稱,尤其是擁有衆多勇猛善戰的將領和精銳的士兵。趙國的軍隊在戰場上常常能夠衝鋒陷陣,取得輝煌的戰績。然而,趙國在經濟和內政方面卻存在着一些問題。農業生產不夠發達,導致糧食供應有時會出現緊張的情況。國內的政治治理也存在一些漏洞,使得社會的穩定性受到一定的影響。
齊國則與之相反,齊國經濟繁榮,商業發達,百姓生活相對富足。齊國的內政管理井井有條,政治制度較爲完善,社會秩序良好。但齊國的軍事力量相對較弱,在面對外敵入侵時,往往顯得有些力不從心。
有一次,趙國和齊國因爲邊界的一些爭端而陷入了緊張的局勢。雙方都在考慮是否要發動一場戰爭來解決問題。趙國的將領們主張迅速出兵,憑藉強大的軍事力量一舉擊敗齊國。而齊國的大臣們則憂心忡忡,擔心一旦開戰,齊國難以抵擋趙國的強大攻勢。
就在這個關鍵時刻,趙國一位明智的大臣站了出來。他分析了當前的局勢,對趙王說道:“陛下,如今我們與齊國的爭端,若以武力解決,或許能在短期內取得勝利。但戰爭帶來的破壞巨大,且齊國經濟發達,若能與他們和平共處,相互交流學習,折長補短,對我們趙國的長遠發展更爲有利。”
趙王聽後,陷入了沉思。齊國的君主也在大臣們的勸說下,意識到了戰爭的弊端。於是,雙方決定派遣使者進行和談。
在和談中,趙齊兩國坦誠地交流了各自的優勢和不足。趙國學習了齊國先進的內政管理經驗,大力發展農業,改善政治制度,使得國內的經濟逐漸繁榮起來,社會更加穩定。齊國則借鑑了趙國的軍事訓練方法,加強了軍隊的建設,提高了戰鬥力。
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,趙國和齊國都變得更加強大。兩國之間也保持了和平友好的關係,成爲了其他國家效仿的榜樣。
這個故事告訴我們,在面對自身的不足和他人的優勢時,不應盲目排斥或爭鬥,而應學會折長補短,相互學習,這樣才能實現共同的發展和進步。正如《論語》中所說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;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我們要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,彌補自己的短處,才能不斷完善自我,走向成功。
折長補短-成語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