折衝禦侮

成語拼音

zhé chōng yù wǔ

折衝禦侮成語解釋

指抗擊敵人。

典故出處

語本《詩·大雅·綿》予曰有禦侮”毛傳武臣折衝曰禦侮。”

成語典故

參贊大臣,徒取充位如此,有如敵騎長驅,尚能折衝禦侮耶?★宋·胡詮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

成語造句

在國家面臨外敵入侵時,英勇的將士們挺身而出,以其無畏的勇氣和高超的戰術折衝禦侮,捍衛了祖國的尊嚴和領土完整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華夏大地,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。衛國起初國泰民安,百姓安居樂業。然而,隨着周邊諸侯國的崛起和擴張,衛國逐漸面臨着諸多威脅。 當時,衛國的國君是衛靈公。他雖有一定的治國之志,但面對外部的壓力,時常感到力不從心。在衛國的邊境,有一個強大且好戰的諸侯國,經常派遣軍隊騷擾衛國的邊境村莊,掠奪財物,百姓苦不堪言。 衛靈公深知,若要保衛國家的安寧和百姓的幸福,必須要有一位英勇善戰且足智多謀的將領來抵禦外敵。就在他憂心忡忡之時,一位名叫公孫杵臼的將領嶄露頭角。公孫杵臼自幼熟讀兵書,心懷報國之志,且武藝高強。 衛靈公對公孫杵臼委以重任,命他統領衛國的軍隊抵禦外敵。公孫杵臼深知責任重大,他日夜操練士兵,研究兵法,積極準備應對外敵的入侵。 終於,敵國再次發動大規模的進攻。公孫杵臼率領衛國軍隊奮勇抵抗。在戰場上,他身先士卒,衝鋒陷陣,士兵們受到他的鼓舞,個個英勇無畏。 面對敵國強大的兵力和精良的裝備,公孫杵臼沒有選擇硬拼,而是運用巧妙的戰術。他先是佯裝敗退,誘敵深入,然後在敵軍進入埋伏圈後,突然發動反擊,打得敵軍措手不及。 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,衛國軍隊終於成功擊退了敵軍,保衛了國家的邊境。公孫杵臼的英勇和智慧,讓衛國避免了一場巨大的災難,他真正做到了折衝禦侮,成爲了衛國百姓心目中的英雄。 此後,周邊的諸侯國聽聞公孫杵臼的威名,不敢輕易侵犯衛國。衛國在衛靈公和公孫杵臼的治理下,又恢復了往日的繁榮和安寧。 折衝禦侮,不僅需要勇氣和力量,更需要智慧和謀略。公孫杵臼以其卓越的才能,爲衛國書寫了一段保家衛國的壯麗篇章,成爲後世傳頌的佳話。

折衝禦侮-成語圖片

折衝禦侮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