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人之明

成語拼音

zhī rén zhī míng

知人之明成語解釋

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。

典故出處

成語典故

前任督憲是兄弟同門世好,最有知人之明。閣下不以兄弟不才,時加教誨,爲幸多矣!(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七十二回)

成語造句

他在與團隊成員的合作中,總能精準判斷每個人的優勢和不足,這種精準的判斷體現了他的知人之明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春秋戰國時期,各國紛爭不斷,人才輩出。有一位名叫趙簡子的卿大夫,他是晉國趙氏家族的領袖。 趙簡子一心想要壯大自己的勢力,使趙氏在晉國的地位更加穩固。爲此,他廣納賢才,四處尋覓有才能和智慧的人。 在一次外出狩獵中,趙簡子看到一位年輕的農夫,此人雖然衣着樸素,卻目光炯炯,舉止不凡。趙簡子心中好奇,便與他交談起來。在交談中,趙簡子發現這位農夫對天下局勢有着獨到的見解,對治國理政也有着深刻的思考。 趙簡子大喜過望,想要立刻將他招致麾下。然而,他身邊的一位謀士卻提出了反對意見。謀士認爲,這個農夫出身低微,沒有背景和名聲,難以擔當重任。但趙簡子卻堅信自己的判斷,他說:“吾觀此人,胸有溝壑,見識非凡,定能爲我所用。” 最終,趙簡子不顧衆人的反對,將這位農夫帶回了府中,並委以重任。事實證明,趙簡子的眼光是正確的。這位農夫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,爲趙簡子出謀劃策,幫助趙氏解決了許多難題,在晉國的政治舞臺上逐漸嶄露頭角。 後來,趙氏在晉國的勢力日益強大,而這一切都離不開趙簡子當初的“知人之明”。他能夠透過表象看到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和才能,不被他人的偏見和質疑所左右,堅定地相信自己的判斷,從而爲自己招攬了真正的人才,成就了一番大業。 在歷史的長河中,像趙簡子這樣有知人之明的領導者並不多見。許多人往往因爲他人的出身、地位或者一時的表現而誤判了一個人的能力和價值。然而,真正的智慧在於能夠洞察人心,發現他人的閃光點,從而善用人才,成就偉大的事業。這也正是“知人之明”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刻道理。

知人之明-成語圖片

知人之明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