執文害意

成語拼音

zhí wén hài yì

執文害意成語解釋

指拘泥於字面而損害內容。

典故出處

宋·蘇軾《應詔論四事狀》推考其故,蓋提舉鹽事司執文害意,謂非貧乏不在此數。”

成語典故

此皆執文害意,信經廢傳之過也。★宋·陳善《捫蝨新話》卷二

成語造句

在文學創作中,有時過分追求華麗的辭藻,反而容易執文害意,忽略了作品真正要表達的內涵。

成語故事

在古代的文學世界裏,曾有這樣一個故事。 話說在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,有一位名叫趙謙的書生。趙謙自幼聰慧,勤奮好學,對詩詞文章有着極高的天賦和熱情。他一心期望能夠通過科舉考試,金榜題名,爲家族爭光,爲國家效力。 經過多年的苦讀,趙謙終於迎來了科舉考試。考試中,他文思泉涌,揮筆成章,自覺發揮得極爲出色。然而,成績公佈時,他卻名落孫山。趙謙滿心困惑,決定查閱自己的考卷,一探究竟。 原來,主考官在評閱他的文章時,過分拘泥於文章的形式和用詞,忽視了趙謙文章中所表達的深刻思想和獨到見解。主考官一味按照刻板的標準和規則來評判,認爲趙謙的某些用詞和句式不符合傳統的規範,從而判定他的文章不合格。 趙謙得知真相後,悲憤交加。他深知自己並非文章不佳,而是主考官“執文害意”,只注重文字表面的形式,卻傷害了文章真正的內涵和作者的本意。 此事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。一些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爲趙謙鳴不平,指責主考官的迂腐和短視。他們認爲,真正優秀的文章應該以思想內容和情感表達爲重,而不應被形式所束縛。 後來,一位德高望重的學者聽聞了此事。他對此深爲感慨,決定向朝廷上書,陳述其中的弊端。在奏摺中,他引經據典,列舉了歷史上諸多因爲過分注重形式而埋沒人才的事例,強調“執文害意”的危害。 朝廷終於重視起來,重新審查了此次科舉考試的結果,並對主考官進行了懲處。趙謙也得以獲得公正的評價,最終踏上了仕途。 這個故事警示着後人,在對待文學和各種事務時,切不可“執文害意”,要注重實質和內涵,以免錯失真正的精華和人才。

執文害意-成語圖片

執文害意成语图片

其他成語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