雉伏鼠竄
成語拼音
- zhì fú shǔ cuàn
雉伏鼠竄成語解釋
- 指恐懼地躲藏,驚慌地逃竄。
典故出處
- 明·李東陽《西北備邊事宜狀》朝廷命將出師,天威所至,雉伏鼠竄,無有遺者。”
成語典故
- 無
成語造句
- 在強大的壓力面前,他表現得驚慌失措,如同雉伏鼠竄,完全失去了往日的鎮定。
成語故事
- 在古代的某個時期,天下動盪,戰亂頻繁。有一個小諸侯國,其國君昏庸無能,只知貪圖享樂,不理朝政。百姓生活困苦,怨聲載道。
在這個國家的邊境,有一座小城。城中有一位名叫李義的將領,他爲人正直,心懷百姓,對國君的不作爲深感憂慮。然而,他的忠誠進諫卻屢屢遭到國君的斥責和冷落。
終於,敵國看準了這個諸侯國的虛弱,揮軍來犯。邊境的守軍根本無法抵擋敵軍的強大攻勢,紛紛潰敗。李義率領着他的部下拼死抵抗,但無奈寡不敵衆。
敵軍如潮水般涌入城中,燒殺搶掠,無惡不作。百姓們驚恐萬分,四處奔逃。原本繁華熱鬧的小城瞬間陷入了一片混亂和絕望之中。
李義看着眼前的慘狀,心中悲憤交加。他深知繼續抵抗下去也只是徒勞,爲了保存有生力量,他不得不帶着殘部撤退。
在撤退的途中,他們遭遇了敵軍的多次追擊和圍剿。李義帶領着士兵們東躲西藏,風餐露宿,疲憊不堪。曾經威風凜凜的將士們,如今如同驚弓之鳥,狼狽不堪。
有一天,他們逃到了一片山林之中。敵軍在後面緊追不捨,李義等人不得不躲進了茂密的草叢和樹林裏。他們不敢出聲,大氣都不敢喘,生怕被敵軍發現。
此時的他們,真可謂是“雉伏鼠竄”。就像野雞急忙伏下身子躲藏,老鼠驚慌地四處逃竄。
然而,李義並沒有放棄。他在困境中不斷鼓舞着士氣,告訴大家只要還有一口氣在,就有希望。
經過漫長的逃亡和艱難的周旋,李義終於帶着殘部擺脫了敵軍的追擊。他們找到了一處相對安全的地方,重新整頓,準備尋找機會東山再起,拯救自己的國家和百姓。
這段歷史成爲了後人銘記的教訓,讓人們明白,一個國家若君主昏庸,必將導致民不聊生,遭遇外敵入侵時也只能陷入“雉伏鼠竄”的悲慘境地。唯有政治清明,軍民一心,才能抵禦外敵,保家衛國。
雉伏鼠竄-成語圖片